香港島教區 東九龍教區 西九龍教區 澳門傳道地區  
 
  香港聖公會
主頁  |  聯絡我們  |  網站地圖     Eng  
 


 
 
 
2018年5月6日
第2200期
 

2200:聖母德敍禱文


每年五月,都是大公教會為敬禮童貞女馬利女特設的「聖母月」。在聖母月的第一個主日,筆者為大家介紹一篇特別常用的禱文:聖母德敍禱文(The Litany of Loreto)。

「禱文」(Litany)是一個以重覆答句回應的祈禱形式,供公共崇拜或個人祈禱使用。一些舊約聖經的經文可算是禱文格式的藍本,包括詩篇第一三六篇及三童歌。兩段經文分別以「因他的慈愛永遠長存」及「唱詩讚美,尊他為至高,直到永遠」作為重覆答句。聖母德敍禱文並非此模式的唯一禱文,在公禱書傳統的「總禱文」(Great Litany)亦屬此類。

聖母德敍禱文,又稱為洛雷托禱文,名字沿自位於意大利馬爾凱大區洛雷托(Loreto)的聖家聖殿(Basilica della Santa Casa)。這篇禱文的源起眾說紛紜,一說指禱文出自將聖家住過的「聖屋」在1294年遷至洛雷托的時候,另一說則指早至687-701年教宗聖思齊一世(St Sergius I)的時代。但學者普遍認為,禱文約出現於十五世紀末至十六世紀初之間。這篇禱文最古老的手稿來自德國,可追溯至1558年,學界相當肯定這手稿是從一份意大利的手稿抄錄出來,而最早的意大利手稿暫時只能追溯至1576年。

一般禱文都以「求主憐憫我們;求基督憐憫我們」作始,緊隨的是指向至聖三一上帝的四句禱詞。之後,就是該篇禱文的主體。聖母德敍禱文主體的首兩句禱詞為「聖馬利亞,為我等祈。童貞中的聖童貞,為我等祈。」之後的四十七句向童貞女聖馬利亞呼喚的禱詞中,包括有:

.十四句稱馬利為母親(例:基督之母、可愛之母)
.六句稱頌她為貞女(例:極智之貞女、可敬之貞女)
.十三句取自舊約聖經不同的預像(例:大衞敵樓、結約之櫃)
四句稱她為幫助及轉禱者(例:病人之痊、罪人之托)
.十二句將「皇后」的稱呼(例:諸天使之后、和平之后)

在聖樂歷史中有不少作曲家以聖母德敍禱文為詞譜曲,包括帕勒斯替那(Giovanni Pierluigi da Palestrina)、夏龐蒂埃(Marc-Antoine Charpentier)等。莫扎特在1771至76年間在薩爾斯堡居住,當時的大主教科羅里度(Hieronymus von Colloredo)要求年輕的莫扎特寫作教會音樂時,不要重覆使用經文,亦避免多餘的音樂效果。最重要的是音樂要與禮儀緊密結合。所以,在這五年間,莫扎特寫作不少經典的教會音樂。其中包括四套禱文曲,當中有兩首都是聖母德敍禱文,包括作品編號KV109及KV195。

<上文轉載自《教聲》第2200期,如欲閱讀本期《教聲》完整內容,請按此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