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島教區 東九龍教區 西九龍教區 澳門傳道地區  
 
  香港聖公會
主頁  |  聯絡我們  |  網站地圖     Eng  
 


 
 
 
2025年4月20日
第2563期
 

主教院復活節牧函


畫家布格羅作品「墓內的聖女」 

 

各位主內弟兄姊妹,復活節快樂!

在耶穌復活的清晨,有些婦女走到耶穌墳墓那裏,預備為耶穌的屍首抹上香膏。但她們看不見耶穌的屍首。這時,有天使就問他們這句問題:「為甚麼在死人中找活人?他已經復活了。」(路24:5)

在今年復活節期間,面對世界一籮籮的問題,究竟這個復活節對人類有甚麼提醒呢?

今年初,瑞士達沃斯世界經濟論壇在舉行前發表的《全球風險報告》(The Global Risks Report 2025),顯示全球格局日益分化,升級的地緣政治、環境、社會和技術挑戰正威脅着穩定與進步。那些與社會和地緣政治緊張局勢有密切關係的經濟風險因素,依然令人擔憂。

現時全世界關注的「關稅戰」,正好證明了這一種分析。我們也許都會問:世界有得救嗎?

當世間有人認為要按自己(人)的私意,不是按上主的計劃去建立「世界秩序」時,人與人之間的衝突便無可避免。更甚者,當今人類的戰爭已變得更多樣化、全球化,且更有殺傷力。看看這次的危機,其實還未打得「入肉」,國際間的對立面就已經立刻擴大,各地股市馬上出現極大的波動。有經濟學家擔心如此下去,全球經濟將陷入蕭條、貧富懸殊加劇,接着人類的赤貧、飢餓、疾病、瘟疫、天災等問題必接踵而至。

其實歴史上因人性的敗壞引致的慘痛悲劇,我們完全不會陌生:就上世紀至今,第一、二次世界大戰、韓戰、越戰、波斯灣戰爭、哪一個不是因為人類的貪婪、妒嫉、驕傲、仇怨等而引起?發動者不都是搬出一連串「理直氣壯」的理由,做出傷天害理的事嗎?那些嘗盡生離死別、國破家亡的萬千無辜者的悲慘,好像慢慢被遺忘一樣。

這讓我們記起在過去幾天「聖周」裏,當我們讀到耶穌的受難事蹟時,也發現當日由宗教領袖、法利賽人、祭司長、彼拉多,以至小小的兵丁,他們的良知及理智都被蒙蔽了。只要有「權」、「利」、甚至因無知的集體「胡鬧」,便甚麼事都敢作,管他是否無辜,管他正義與不義!

最令人心痛的,就是那些昔日的群眾。起初他們要擁戴耶穌為王,期盼他手執世上權力,給他們帶來政治、經濟的話事權。但當他們最終發覺找錯了對象,原來耶穌的目標不是與他們一致,頓時希望變失望,萌起恨惡,繼而要剷除他,最終把他釘死在十字架上。

正是這集體的權與利之爭,把耶穌推上苦路。

不過耶穌真是很特別,用人短視的眼光來看,耶穌的「使命」是完全失敗的。他既不爭權,也不奪利,他沒有留下一篇文章,沒有建過一間學校,沒有寫過一首詩歌,沒有建過一間教堂。他亦沒有政治上的地位,沒有特別的社會身份,更在盛壯之年,被人拉去釘在十字架上。從人的眼光來看,他完全「失敗」。不過他卻在那些仇恨他和喜愛他的人所圍繞的十字架上,說:「我已經成功了!」(約19:30)

「成了」 ─ 很奇怪,這個無權無勢,又手無寸鐵,毫無自辯就被釘死的耶穌,絕對是「另類」的。他說:「我成功了」。他怎樣成功?我們可從歷史來做一個衡量。

根據《健力士世界紀錄大全》,以耶穌為題材的詩歌超過五十萬首,冠絕詩歌界。耶穌自己沒有寫過一首歌,但是最偉大的音樂家寫下無數有關他的詩歌 ─ 韓德爾、巴哈、貝多芬、海頓、莫札特……。他沒有建立過一間學校,但是基督教大學、中學、小學、幼稚園,卻遍布全世界。

不錯,耶穌曾經死在十字架上,成為最沒有尊嚴的人,但今天他卻成為爭取人性尊嚴的最大力量。這位沒有留下任何畫作及文學作品的人,卻成為世人豐富靈感的泉源。這位在世上被輕看、被丟棄的人,卻成為眾多偉人所崇拜的對象。

究竟這樣弔詭的事,是怎樣發生呢?為何世上很多有高尚情操,給世人帶來許多貢獻的偉人,他們死後沒一個像耶穌那樣,仍然對世界有如此深遠又永恆的影響?

答案就是他的「復活」!我們是憑藉復活的耶穌面向永恆,就能勝過各樣的困難與困逼,以復活的把握及盼望,面向未來。

法國畫家布格羅(William Adolphe Bouguereau, 1825-1905)的作品「墓內的聖女」〈Le Saintes Femmes au Tombeau〉(1890),描繪有三位婦女來到安放耶穌身體的墳墓時,忽然有光從墓內發出,令三人感覺到很驚奇。

天使對她們說:「為甚麼在死人中找活人呢?」這是經典而偉大的一句話。婦女們到墳墓要看她們所愛的人。但天使告訴他們,墳墓裏沒有她們所愛的人,因為他已經復活了。她們要用一個全新的眼光去尋找她們所愛的耶穌。

我們所尋找、所盼望、所掌握的,並非舊有世界的價值標準,或是那些終必過去的人和事所作出的各種鬥爭,而是以復活的耶穌及他帶給我們的生命力,去改變我們的心,改變世人的心,讓上帝的國臨格。

上帝給人最大的應許,就是永生(約壹2:25)。在世上,就算最能夠呼風喚雨的領袖,都是從生命走向死亡的罪人,而耶穌卻是從墳墓走向生命的復活主。當天使問:「為甚麼在死人中找活人?」那幾位婦女才醒悟過來,她們不是要找耶穌的屍首來表達她們的愛,而是要和他一起同死同活:「他不在這裏,已經復活了。」

各位弟兄姊妹,在今年復活期,當人類面對種種危機時,願意我們都因着復活的耶穌,讓自己、家庭、周遭鄰人都能夠出死入生,給世界帶來新的盼望及祝福。

 

++陳謳明     +郭志丕      +謝子和  

 

 

<上文轉載自《教聲》第2563期,如欲閱讀本期《教聲》完整內容,請按此處。>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