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的靈魂》
(楊欣諾)
1 基督的靈魂,聖化我心靈。基督的聖體,作我的救星。
基督的寶血,使我永沐馨。肋膀的活水,滌我諸罪癥。
2 基督的苦難,振衛我孤零。可愛的耶穌,撫恤我哀鳴。
求你的五傷,成我的湯城。使我勿分離,終身永服膺。
3 救我於罪惡,援我於諸仇。尤在臨終時,錄我入你儔。
得永承歡怡,恆侍你左右。幸睹你榮光,赫赫復悠悠。
根據西方教會年曆,三一主日後的星期四為基督聖體聖血節(Corpus Christi)。在英國聖公會的禮儀書《公共崇拜》,亦容許這個節日以慶節(Festival,即等同於羅馬天主教會的慶日Feast)去慶祝這個聖日。不少地方的天主教會甚至將這個聖日移至三一後第一個主日慶祝。就讓我們在這個主日,認識一篇領聖餐後禱文—《基督的靈魂》(Anima Christi)。
在《天主教教理簡編》中,附錄部分收錄了二十四篇常用的禱文,《基督的靈魂》亦包括在內。前坎特伯里大主教羅雲.威廉斯曾為《心路歷程》(A Heart in Pilgrimage)禱文集寫序,當中亦包括這篇禱文,可見這篇禱文在西方教會受歡迎的程度。
《基督的靈魂》出現於十四世紀初,後來在1330年由教宗若望二十二世為禱文頒賜大赦(indulgence),因而使不少人認為禱文出自教宗手筆。另一說則指禱文由耶穌會會祖聖伊格那丟(St Ignatius of Loyola,又譯聖依納爵)所撰,因為禱文刊印在其著作《神操》(Spiritual Exercises)之首。不過,不少載有這篇禱文的典籍,比聖伊格那丟出生年份還要早一百年,所以在聖伊格那丟寫作禱文的機會很微。
法國巴羅克時期作曲家盧利(Jean-Baptiste Lully 1632-1687)曾以這篇禱詞寫成一首經文歌。另外,禱文亦有聖詩版本,以上的中文譯本就是其中之一。聖詩曲調〈Anima Christi〉由英籍耶穌會會士瑪荷(William Maher 1823-77)所寫。瑪氏曾撰寫19套聖體降福樂章。大家可以在經QR Code在網上欣賞英國特魯羅座堂詩班唱頌這首聖詩的演出。
<上文轉載自《教聲》第2204期,如欲閱讀本期《教聲》完整內容,請按此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