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島教區 東九龍教區 西九龍教區 澳門傳道地區  
 
  香港聖公會
主頁  |  聯絡我們  |  網站地圖     Eng  
 


 
 
 
2017年8月13日
第2162期
 

再談日常禮讚(一): 香港聖公會的禮儀生態

筆者最近隨母校的音樂遊學團到愛爾蘭演唱,其中到訪過西部城市戈爾偉(Galway)及都柏林(Dublin)。在都柏林期間,合唱團分別到基督堂座堂(Christ Church Cathedral)及聖伯巴特里克座堂(St Patrick’s Cathedral)在禮儀中獻唱。眼見一群學弟都能在聖公宗傳統獨特的禮儀中以音樂讚美天父,勾起筆者對我們自己教會內的禮儀生態一些感想,在此與大家分享。

在英語世界的聖公宗教省,不少仍保持着頌唱晚禱崇拜(Choral Evensong)的傳統。有一些聖樂傳統悠久的聖堂,例如倫敦的西敏寺、聖保羅座堂等,幾乎每天傍晚都以晚禱崇拜來總結該天的禮儀。同樣地,這些教堂除了在主日的頌唱聖餐崇拜外,還每主日舉行頌唱早禱崇拜(Choral Mattins)。

反思港澳兩地的情況,早禱崇拜好像是聖餐崇拜的「代替品」。上世紀聖公宗在港澳地區開始發展,聖品不足使許多牧者身兼幾個牧區的牧師。在主日早上牧師不能分身同時出現幾個聖堂,唯有以早禱形式舉行主日崇拜,讓平信徒司禱亦可主持崇拜。而晚禱似乎並非我們常見的崇拜,除非是特別的慶典或場合,否則一般牧區或傳道區都不會舉行晚禱崇拜。

到今天的香港聖公會,蒙天父的賜福,幾乎每一個牧區或傳道區,都有自己的主任或主理牧師。或許是時候讓我們再思考一下我們的崇拜生活。聖餐崇拜當然是我們崇拜生活的中心,因為在禮儀中上帝親自臨在於餅酒之中。但我們亦不能忽視日常禮讚,聖經中有不少地方告訴我們,早期教會使徒都會定時祈禱。這個傳統一直流傳至今天。日常禮讚讓我們在每一天開始及結束時,都來到天父面前,以教會兩千年來的傳統,偕同世界各地教會一同獻上祈禱的祭獻。現時我們三間座堂都有固定的晚禱崇拜;其他資源比較充裕的牧區,可考慮先以每月一次的方式,舉行晚禱崇拜。而早禱崇拜不一定要詩班頌唱,亦不一定要有講道,可作為聖餐崇拜舉行之前的預備。

回顧以往寫作的專欄文章,數年前筆者為大家簡單介紹過日常禮讚的源起及發展。在未來數期文章,筆者嘗試為大家再深入介紹各地聖公會的公禱書日常禮讚發展。

<上文轉載自《教聲》第2162期,如欲閱讀本期《教聲》完整內容,請按此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