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島教區 東九龍教區 西九龍教區 澳門傳道地區  
 
  香港聖公會
主頁  |  聯絡我們  |  網站地圖     Eng  
 


 
 
 
2017年6月18日
第2154期
 

2154:仲耿的《彌撒曲》

在教會年曆中,三一主日後的星期四是基督聖體聖血節(Corpus Christi)。在英國聖公會的禮儀書《公共崇拜》,容許以慶節(Festival,即等同於天主教會的慶日Feast)來慶祝這個聖日。

十二世紀的教會,許多信徒都因為嚴格的懺悔紀律,不能在禮儀中領聖餐。信徒唯一可以參與聖體聖事的方法,就是瞻仰被舉揚的聖體。因此,敬禮聖體的傳統逐漸形成。

在這個時期,基督聖體聖血節的成立,是來自一位思定會修女茱麗安修女(Juliana of Retinnes)在1208年的異象。她在異象中看到一個有白光圍繞的月形碟,但在其中一面,有一個美中不足的黑點。上主向她解釋,黑點的意義是指教會尚未設立一個專為敬禮聖體的節日。

及至1246年,比利時列日教區(Liège)首次慶祝基督聖體聖血節。列日的會吏長雅各.潘特里昂(James Pantaléon),就是後來的教宗伍朋四世(Urban IV),他將這個聖日推廣至整個西方教會。

1946年6月23日,在列日教區聖保羅主教座堂舉行了聖日成立七百周年彌撒。比利時作曲家仲耿(Joseph Jongen)為這個特別的場合寫作了他的《彌撒曲》,作品編號第一三〇。《彌撒曲》的首演中詩班陣容鼎盛,共有120人,以管風琴及銅管樂隊伴奏(包括兩枝小號、四枝圓號、三枝長號及一枝大號),但首演時他還未譜寫〈信經〉。

《彌撒曲》是仲耿在友人亞歷斯(Georges Alexis)的鼓勵下,於1945年7月9日至8月16日期間寫成。他將作品獻給他的兄弟、當時的列日主教座堂法政亞豐索(Alphonse)。翌年2月,仲耿完成配器,將總譜寄給亞歷斯,得到他的讚賞,這個版本亦即6月23日演出的版本。到了1948年,仲耿又再得到亞歷斯的鼓勵,完成了〈信經〉部分,但他並沒有為這個樂章配器。筆者正考慮今年在聖約翰座堂的聖誕子夜聖餐崇拜,以這首《彌撒曲》作為聖餐樂章。希望各位屆時可以在電台轉播中,有機會欣賞這首被遺忘的作品

 

 

<上文轉載自《教聲》第2154期,如欲閱讀本期《教聲》完整內容,請按此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