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島教區 東九龍教區 西九龍教區 澳門傳道地區  
 
  香港聖公會
主頁  |  聯絡我們  |  網站地圖     Eng  
 


 
 
 
2017年4月30日
第2147期
 

巴赫清唱劇(十六): 《以色列的牧者,聽吧!》BWV104

(楊欣諾)

在上世紀六十年代的禮儀改革前,在聖公會及羅馬天主教會的傳統中,都是以彼得前書二章及約翰福音十章在為本主日之經課(可參照黑皮公禱書第249至251頁)。禮儀改革後,使用修訂通用讀經表之宗派,都將約翰福音十章移至下主日誦讀(即復活期第四主日)。因約翰福音十章是關於耶穌作為好牧人的段落,所以我們常稱下主日為「善牧主日」(Good Shepherd Sunday)。

在巴赫時代的德國信義宗,亦於本主日使用同樣的經課。巴赫在萊比錫出任聖多馬樂長時,先後為這個「復活後第二主日」(又稱為「上主憐憫主日」Misericordias Domini,這名稱出於天主教會本主日彌撒的進堂詠),譜寫三套清唱劇。本期先為各位介紹《以色列的牧者,聽吧!》BWV104。

《以色列的牧者,聽吧!》BWV104是為1724年4月23日在萊比錫的禮儀寫作。六個樂章的文本有不少部分都是出於聖經經文:

第一樂章:「領約瑟如領羊群的以色列牧者啊,求你側耳而聽!在基路伯之上坐寶座的啊,求你發出光來!」(詩八十:1)

第二樂章:由「每早晨,這都是新的;你的信實極其廣大(哀三:23)」及「上帝是信實的(林前十:13)」兩句,引申出上帝作為至高的牧者,滿有信實的看顧我們。 

第三樂章:依照羅八:13及加四:6的經文,向上帝聖父呼求「阿爸、父」。

第四樂章祈求我們能盡快渡過地上此生,由善牧引領我們進入他的羊群。而第五樂章延伸前樂章的主題,懇求耶穌善牧在「死亡這甘甜的睡眠」來臨時,讓我們賺得信德的賞報。全曲以根據詩篇二十三篇改寫的眾讚詩首段作結。 

音樂上,巴赫以田園曲(pastorale)風格開展第一樂章。田園曲風格充滿三連音及固定的低音,以模仿牧羊人放羊時吹奏的音樂。隨後,合唱部分以同唱及賦格曲式展現。第二樂章為男高音宣敍調,到末句「上帝是信實的」發展成小詠嘆調(arioso)。第三樂章是男高音詠嘆調,以柔音雙簧管(oboe d’amore)伴奏。歌詞中的「害怕‘allzu bange’」以特別和弦襯托,中段的「呼喊‘shcreit’」則以上行音階或八度跳音表示。男低音的宣敍調過後,其第五樂章的詠嘆調重拾首樂章的田園曲風格。末樂章的眾讚詩歌詞,以「Allein Gott in der Höh sei Ehr」的曲調頌唱總結全曲。各位可在以下網頁聆聽這首清唱劇。

<上文轉載自《教聲》第2147期,如欲閱讀本期《教聲》完整內容,請按此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