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島教區 東九龍教區 西九龍教區 澳門傳道地區  
 
  香港聖公會
主頁  |  聯絡我們  |  網站地圖     Eng  
 


 
 
 
2016年12月25日
第2129期
 

2129:淺嚐素歌(四):《因有一嬰孩為我們而生》

因有一嬰孩為我們而生;有一子賜給我們。
政權必擔在他的肩頭上;
他名稱為「奇妙策士」。(賽九:6)

在12月25日這一天慶祝救主耶穌降誕,早在主後336年的《殉道者周年列表》(depositio martyrum)中已有記錄:「1月1日的八天前,基督誕生在猶大的伯利恆」(VIII kal. Jan. natus est Christus in Bethlehem Judaeae,參《教會禮儀年度—上冊》,韓麗譯)。至於為何在這一天慶祝救主聖誕,廣為接受的理論是,當時羅馬的基督徒接納了「無敵太陽神的誕辰」這異教節日。這個由羅馬皇帝奧雷連(Aurelian)於主後274年引入的節日,是在當時的冬至發生。冬至是全年白晝最短的一天,往後的日子太陽再次大顯威能。我的主耶穌是那位公義的太陽、真正無敵的太陽,所以取了這個日子慶祝耶穌聖誕。

根據教省的《修訂通用讀經表》,大家會發現有三組經課,供三個不同時間的禮儀使用,即子夜、黎明及日間崇拜。聖誕日有三個來自羅馬教宗禮儀傳統的不同聖餐崇拜習俗,在梵蒂崗聖伯多祿大殿的禮儀,等於我們今天的日間崇拜。在主後第五世紀,羅馬的聖母大殿是為了要建造一個在羅馬的伯利恆城。該堂有一個岩穴的複製品,亦存放了相傳是耶穌誕生的馬槽木板的殘骸。順理成章,羅馬主教在聖誕節必然到訪聖母大殿,在耶穌誕生的晚上舉行聖餐禮儀。到了第六世紀,在羅馬的聖亞納斯大西亞聖堂(St Anastasia)加入了教宗慶祝的禮儀。聖亞納斯大西亞的殉道日恰巧是12月25日,當時該堂仍然於當天慶祝其聖日。由於該堂是羅馬的希臘僑民聖堂,教宗為表示尊重,會在聖誕節早上與他們一起慶祝,這個禮儀慢慢演變成今天的聖誕日黎明崇拜。

今天要為大家介紹的,是日間崇拜的進堂詠《因有一嬰孩為我們而生》。樂譜第一行「Puer」及「et」兩字,均以一個上行五度開始樂句。仔細研究紅色的紐姆符號(neumes),可以發現「Puer」(嬰孩)一字的紐姆呈方角形狀,是加強的意思。這可以詮釋為上行五度猶如我們一同向這個新生嬰孩獻上頌讚。樂譜第二行「imperium」(政權)一字,是全曲最高音之處,指上帝的王權為至高。第三行「humerum」(肩頭)的旋律「do-ti-re-do」呈十字架形狀,提醒我們救主耶穌來臨是為要肩負人類的罪債。第三行「vocabitur」(名叫)及第四行「magni」(大)的「do-mi-re」旋律,是喜樂的音樂象徵。各位可經QR code在網上聆聽這首聖誕日的進堂詠。

  

<上文轉載自《教聲》第2129期,如欲閱讀本期《教聲》完整內容,請按此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