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活日禮儀戲劇
素歌樂曲中,有一種稱為「禮儀戲劇」(Liturgical Drama)的樂種。在過去一周的聖周禮儀如棕枝巡行、設立聖餐日的濯足禮、救主受難日上對答式的受難福音等,都將主耶穌在世的事蹟,活生生地重現在禮儀當中。中世紀西方教會,在聖餐禮儀的進堂詠(Introit)加入稱為「填句」(Trope)的增補歌詞,藉以豐富禮儀的戲劇性。
學者大衞.凱利(David Hiley)在其《西方素歌》一書中,特別提到一組共四句經文、稱為「前往墳墓」(Visitatio sepulchri)的禮儀戲劇,此戲劇又稱為「你們尋找誰人?」(Quem quearitis),亦即天使詢問兩位馬利亞的話。正典福音並沒有這句說話,而是出自偽經《聖彼得福音》中。四句經文的拉丁文及中文翻譯如下:
Interrogatio. Quem quaeritis in sepulchro, o Christicolae?
問題(天使問):基督的追隨者,你們在墳裏要找誰?
Responsio. Jesum Nazarenum crucifixum, o caelicolae.
回答(眾位馬利亞答):天上的使者,
我們在找那被釘在十字架的拿撒勒人耶穌。
Angeli. Non est hic; surrexit, sicut praedixerat.
眾天使:他不在這裏;正如他所預言的,已經復活了。
Ite, nuntiate quia surrexit de sepulchro.
你們去,宣告他從墳墓裏已經復活的喜訊。
凱利指出,根據十世紀的史料,在不同的禮儀傳統,這齣簡短的禮儀戲劇曾在不同的禮儀當中出現。它有時出現在主復活日聖餐禮儀中、進堂詠之前;亦有資料指這戲劇是在彌撒前的巡行中出現。凱利猜測,這巡行或包括一個「前往墳墓」的禮儀,就如聖誕節的馬槽一樣。(各位可經QR Code聆聽前者的錄音。)另外,這經文亦曾在復活日夜禱(Matins)、在最後的對答頌(Responsory)及《讚美頌》(Te Deum)之間出現。
十一世紀後,四句經文擴展成更大規模的敍述,甚至將其他禮儀的素歌亦包含其中。去年筆者介紹的復活日繼抒詠(Sequence)《復活讚》(Victimae Paschali laudes),就是其中之一。後期的復活日禮儀戲劇,在有關抹大拉的馬利亞的場景,有時候便會加插這首素歌。各位讀者不妨在網上嘗試搜尋一下這「前往墳墓」的禮儀片段。
(讀者如對教會禮儀音樂有任何提問,又或有特別的禮樂專題希望筆者分享,可電郵至hkskhmusicasacra@gmail.com與筆者聯絡。)
<上文轉載自《教聲》第2090期,如欲閱讀本期《教聲》完整內容,請按此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