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島教區 東九龍教區 西九龍教區 澳門傳道地區  
 
  香港聖公會
主頁  |  聯絡我們  |  網站地圖     Eng  
 


 
 
 
2016年3月20日
第2089期
 

《無量榮光歌》

本主日是「棕枝主日」,亦即聖周的開始,在這天,我們不但紀念主耶穌光榮進入耶路撒冷的事蹟,同時在禮儀中亦會恭讀受難經課。英格蘭聖公會《公共崇拜書》(Common Worship)關於「苦難期」的前言指出:「於四世紀的耶路撒冷,已經有舉行棕枝遊行的習慣。恭讀或頌唱受難經課緊隨棕枝遊行,作為整個聖周故事的預演。」

棕枝遊行禮儀的聖樂傳統十分豐富,在禮儀一開始的對經《和撒那歸於大衛之子!》(Hosanna filio David),為禮儀營造歡慶的氣氛。祝福棕枝及恭讀棕枝遊行福音後,遊行便正式開始。傳統的素歌樂曲包括四首遊行聖頌,頭兩首聖頌皆參照馬太福音二十一章9節的經文編寫。文藝復興時期作曲家域多利亞為第二首聖頌(Pueri Hebraeorum)寫過一首四聲部的作品。最後一首是特別為遊行結束時,進入聖堂的部分的歌詞如下:「當救主進入聖城時,希伯來的兒女預報生命的復活,帶着棕櫚枝,歡呼說:『和撒那,響徹雲霄!』民眾聽說耶穌來到耶路撒冷,都出來迎接他:帶着棕櫚枝,歡呼說:「和撒那,響徹雲霄!」

以上還沒有提及的是遊行聖詩《基督君王聖詩》,即《無量榮光歌》的拉丁文原文版本(讀者可以經QR code聆聽這首詩歌拉丁文素歌的原曲)。原文歌詞是法國奧爾良主教提阿德福(Theodulph of Orléans)的作品。

這首詩歌的寫作有一美麗的傳說:提阿德福因政治原因被囚於安加斯(Angers)的修院,他在囚室中寫作詩歌,並於主後821年的棕枝主日,在囚室的窗前唱頌此詩。法國國王虔誠者路易(Louis the Pious)當時亦在棕枝遊行的隊伍當中,他深受此詩感動,下令釋放提阿德福,並恢復其主教職。但正如《聖詩合參》所載,傳說歸傳說,並不太符合歷史事實,因提阿德福於821年死於囚室中,國王並沒有把他特赦。

無論傳說是真是假,《無量榮光歌》在過去千多年都是棕枝遊行中不可或缺的聖詩。當然,隨着不同聖詩的出現,遊行亦可包括如《乘驢歌》等聖詩。讓我們在歡呼救主光榮進入聖城的時候,亦準備心靈與主一同走過他受難之路。

 

<上文轉載自《教聲》第2089期,如欲閱讀本期《教聲》完整內容,請按此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