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島教區 東九龍教區 西九龍教區 澳門傳道地區  
 
  香港聖公會
主頁  |  聯絡我們  |  網站地圖     Eng  
 


 
 
 
2015年10月18日
第2067期
聖路加日
 

比貝爾的《玫瑰經奏鳴曲》

比貝爾的《玫瑰經奏鳴曲》
今年5月,筆者曾提及在大公教會傳統裏,每個月份都奉獻作不同主題的敬禮。因教會於10月7日慶祝玫瑰聖母日,所以10月又稱為「玫瑰月」。

玫瑰經(Rosary)在聖公宗高派傳統及天主教會都是十分重要的祈禱方式。祈禱使用的唸珠,10顆一組(一組又稱為一端),每組由另一顆唸珠分隔。誦念時並非只用「口唸」每顆唸珠特定的經文;嘴唇的祈禱更需配以默想「玫瑰經奧蹟」(Mysteries)。

傳統的玫瑰經共十五端奧蹟,又分三組,即歡喜五端(Five Joyful Mysteries)、痛苦五端(Five Sorrowful Mysteries)及榮福五端(Five Glorious Mysteries)。所有奧蹟都是環繞耶穌及馬利亞的:歡喜五端包括童貞女馬利亞領報、聖母訪親、聖誕、奉獻耶穌於聖殿、耶穌十二齡講道;痛苦五端包括耶穌在客西馬尼祈禱、受鞭打、受荊冕之辱、背負十字架上山、被釘在十字架上;榮福五端包括復活、升天、聖靈降臨、聖母升天、聖母加冕。

十七世紀波希米亞出生的作曲家比貝爾(Heinrich Ignaz Franz von Biber),是德奧地區當時最偉大的小提琴家之一。他早年曾於其祖國及德國工作,最後定居於薩爾斯堡。他精湛的小提琴技巧,使他譜寫出富難度的樂曲,例如「變格定弦」(Scordatura),意即改變小提琴原來的預設弦線音高。比貝爾還擅長以雙音技巧(double-stop)演奏複調音樂。他的《玫瑰經奏鳴曲》(Rosary Sonatas,或稱 Mystery Sonatas)為十五端玫瑰經的每端奧蹟都譜上音樂,加上第十六首的帕薩卡利亞舞曲(Passacaglia)。每首奏鳴曲都使用不同的「變格定弦」(除了第一及第十六首以正常定弦),為每端玫瑰經奧蹟營造不同的音色效果。另外,在樂譜裏,每首奏鳴曲都有一幀該端奧蹟的雕刻版畫。

為甚麼高派傳統那麼看重聖母?童貞女馬利亞聞報時,天使加百列稱她為「蒙大恩的女子」。她以作為主使女的「卑微」,說了一句「願意」,上帝竟然讓她成為「道成肉身」之耶穌的母親!連天使長加百列都尊稱她為「蒙大恩的」,那麼作為「同繼承者」的基督徒,又怎能漠視上帝聖子的母親呢?

(建議參考錄音:John Holloway小提琴獨奏,光碟編號Virgin-Veritas 5620622)

<上文轉載自《教聲》第2067期,如欲閱讀本期《教聲》完整內容,請按此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