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島教區 東九龍教區 西九龍教區 澳門傳道地區  
 
  香港聖公會
主頁  |  聯絡我們  |  網站地圖     Eng  
 


 
 
 
2014年12月14日
第2023期
將臨期第三主日
 

將臨期大對經

在晚禱崇拜中,以誦唱福音聖頌《尊主頌》為禮儀高峰。在天主教會的晚課(Vespers),誦唱《尊主頌》時更或會向聖壇獻香,聖公宗的高派傳統,也會在主要節日的莊嚴晚禱中也會有此儀節。

天主教的日課及聖公宗的高派傳統,都有在詩篇及聖頌前後使用「對經」(Antiphon)的傳統。詩篇及聖頌的經文不能變動,但對經卻賦予恆常使用的經文更配合當日禮儀的意義。對經也「有助於明瞭詩篇及使其成為基督徒祈禱的經文」(參《日課禮儀總論》)。

在將臨期的後半段日子,教會傳統會以一系列稱為「將臨期大對經」(Great Antiphons)或「O對經」(O Antiphons)作為晚課《尊主頌》的對經。這些對經同屬於素歌樂理中的第二調式(Mode 2),每首對經都以同一個旋律公式去譜寫。根據羅馬禮儀,以下是七首將臨期大對經使用的日期及其拉丁文首句:

12月17日:噢,智慧啊……(O Sapientia)
12月18日:噢,上主啊……(O Adonai)
12月19日:噢,耶西之根啊……(O Radix Jesse)
12月20日:噢,大衞之鑰啊……(O Clavis David)
12月21日:噢,升起的旭日啊……(O Oriens)
12月22日:噢,萬民的君王啊……(O Rex Gentium)
12月23日:噢,以馬內利啊……(O Emmanuel)

中古時期在英國流行的梳林禮儀(Sarum Rite),大對經由12月16日開始使用,並在12月23日使用第八首對經「噢,童貞中的童貞」(O Virgo virginum),在1662年《公禱書》的年曆中,我們便可以見這個特別習俗的足蹤。英國聖公會的《Common Worship》採用了更廣為使用的羅馬禮儀,由12月17日開始用大對經。傳統上,在頌唱將臨期大對經及《尊主頌》時,會敲鳴聖堂的大鐘。對經的起唱者,亦會由品秩較高的聖品領唱,例如修院的院長等。

禮儀學者都未能找到誰人在哪時編寫這些大對經,但自八世紀已經開始使用。雖然作者佚名,但能夠肯定的是這些對經的內容都是指向基督:請求他來成為我們的導師和救贖。素歌學者希利(David Hiley)在其素歌鉅著《西方素歌:一本手冊》(Western Plainchants: a handbook)中指出,若撇除拉丁文的「O」,將每段經文首字母倒轉排列,我們可以發現編寫經文者以「藏頭」(Acrostics)的形式,將「ERO CRAS」(即「我明天就要來到」)的意思隱藏在對經中。

 

<上文轉載自《教聲》第2023期,如欲閱讀本期《教聲》完整內容,請按此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