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禮讚(六):寢前禱文
寢前禱文(Compline)是日常禮讚中每日最後一個時辰的禱 文。在《公禱書》的禮儀中,寢前禱文的元素已經融入晚禱崇拜之中。及至十九世紀的「牛津運動」(Oxford Movement),英國聖公會內有部分成員復興改教前的日課,每天共七個時辰。當時他們將羅馬禮書以「公禱書英語」(Prayer Book English)重新翻譯。1928年英國《公禱書》的改革,將第一時辰(Prime)及寢前禱文納入其附錄。其他地區的公禱書修訂工作,也加入了寢前禱文,其中包括1929年蘇格蘭公禱書及1962年加拿大公禱書。
1928年加入《公禱書》的寢前禱文程序與中世紀非修院的日課完全相同。中華聖公會於1938年出版黑皮《公禱書》時,也是參照1928年英國《公禱書》的原則。與其他時辰相比,寢前禱文的結構十分簡潔:
宣召──啟應──詩篇──經課──答唱句──聖詩──簡短答詞──
求主頌──使徒信經──求主憐憫(Kyrie)──主禱文──
啟應禱文──認罪及赦罪──啟禱禱文──祝文──祝福
何獻蓂牧師近期編訂的《詩篇集》,便附有寢前禱文的素歌音樂方便頌唱。在中世紀,寢前禱的詩篇已限於第4篇、第30篇1-6節、第90篇和第133篇。同時,這些詩篇均有對經(Antiphon),在開始及完結時頌唱。雖然《公禱書》禮儀並沒有此對經,但何牧師也將之加在樂譜中,作為自由選用部分。
傳統上,經課取自耶利米書14章9節:「主歟,爾仍在我間,我仍稱為主之民,求主莫棄我。」1928年《公禱書》也包括馬太福音十一章28-30節及希伯來書十三章20-21節作選擇。聖詩方面,寢前禱的固定「時辰聖詩」(Office Hymn)可在1934年版《普天頌讚》找到(第387首《晚禱歌》Te lucis ante terminum)。
《求主頌》(Nunc Dimittis)也有其對經:「我等在醒覺時,求主保守,令我等與基督一同儆醒;我等在睡眠時,求主護衞,令我等平安休息。」黑皮《公禱書》的禮儀指示沒有清楚指明在《求主頌》前後均須使用對經。但在1928年英文《公禱書》中清楚寫明:「緊接是聖頌《求主頌》,以及在聖頌前讀或唱的聖歌(Anthem),同時也在榮耀頌後重覆。」
倫敦天主教西敏總教區主教座堂在二十世紀初有頌唱寢前禱的傳統。羅馬禮的寢前禱結束時,會頌唱該節期的「聖母對經」(Marian Antiphon)。不少英國聖樂作曲家也受邀請譜寫音樂。其中包括侯活士(Herbert Howells)的「又聖母經」(Salve Regina)以及「喜樂經」(Regina coeli)。
<上文轉載自《教聲》第2008期,如欲閱讀本期《教聲》完整內容,請按此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