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島教區 東九龍教區 西九龍教區 澳門傳道地區  
 
  香港聖公會
主頁  |  聯絡我們  |  網站地圖     Eng  
 


 
 
 
2024年9月8日
第2531期
 

2531 布魯克納(一)

 

施泰爾堂區聖堂的管風琴

 

過去一周,音樂界紀念奧地利作曲家布魯克納(Anton Bruckner 1824-96)的二百歲冥壽。今期讓我們一起了解一下這位交響曲及聖樂大師的一生。

布魯克納於1824年9月4日出生上奧地利州、位於林茲(Linz)附近的安斯費爾登市(Ansfelden)。他的祖父及父親均是安市學校的校長,這一職亦包括負責村內聖堂的風琴師及音樂總監的責任。而校內的課程不乏音樂科,他的父親正是布魯克納的第一位音樂老師。布魯克納自幼便開始學習管風琴,傳聞他一天練習近十二個小時!

後來,布魯克納被送到赫爾興(Hörsching),跟隨他的親戚、風琴家費斯(Johann Baptist Weiss 1813-50)繼續學習音樂。費斯是當時維也納古典樂派的聖樂作曲家,除了教授布魯克納固定低音外,小提琴及管風琴亦是課程一部分。布魯克納現存最早的作品《聖身奧妙歌(Pange lingua)WAB31》應該都是他在赫爾興時寫下的作品。

1836年秋天因父親抱恙,年僅12歲的布魯克納回到安市協助教堂及學校的工作。不足一年,父親翌年6月因病去世。母親不希望年輕的布魯克納負起養家的責任,請求聖弗洛里安城(Sankt Florian)的思定會修院院長,讓布魯克納加入詩班。布氏在修院裏亦有機會繼續學習小提琴及管風琴。他出色的管風琴演奏,使他有機會在主日彌撒中獻奏。這座由基利斯曼(Franz Xaver Krismann 1726-95)興建的管風琴,日後被名為「布魯克納風琴(Bruckner Organ)」。在這個巴羅克式建築的修道院生活,更加鞏固布魯克納的天主教信仰。舒伯特的音樂亦時常在修道院演奏,這亦培養了他一生對舒伯特音樂的鍾愛。

布魯克納在修道院的時間只維持三年之久,到1840年母親認為布氏應該繼承父親的專業,故保送他到林茲接受教師訓練。以優異成績完成一年的訓練後,布氏被派往遙遠的溫德哈格(Windhaag)一所學校工作,同時亦要在當地教堂的聖樂部事奉。溫德哈格的工作環境實在不太好;到1843年初,在友人的協助下,布氏遷到克龍施托夫(Kronstorf)工作。在克市的兩年讓布魯克納十分高興:除了可在學校置琴練習外,他還可以每周三次到附近的恩斯(Enns),隨風琴師施納提(Leopold von Zenetti)學習樂理。施納提除了精通海頓兄弟、莫扎特及貝多芬的音樂外,他還介紹了巴赫的眾讚詩給布魯克納。另外,他非常喜歡在鄰近城市施泰爾(Steyr)堂區聖堂內、亦是由基利斯曼建造的管風琴。他甚至在遺囑交代,若他不能埋葬在聖弗洛里安修道院的話,希望可以長眠於此。

在克龍施托夫的快樂時光,讓布氏的作曲技巧有所發展,他的作品開始展示作曲的個人風格。這個期間的作品包括《以牛膝草潔我(Asperges me)WAB 4》、兩首彌撒曲(WAB9及146)、以及其現存最早、為恩斯的神父慶祝生日所寫的男聲合唱曲《於此慶日(An dem Feste)WAB 59》。大家可以掃描二維碼欣賞這首布魯克納早期的聲樂小品。

 

<上文轉載自《教聲》第2531期,如欲閱讀本期《教聲》完整內容,請按此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