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21:西班牙歸正聖公會(二)
(楊欣諾)
上期為大家簡介了西班牙歸正聖公會(The Reformed Episcopal Church of Spain)的歷史。今期,讓我們認識一下他們獨特的禮儀傳統。
在改教之先,西方教會曾一度嘗試統一各地使用「羅馬禮」。但有幾個地區的獨特禮儀仍然保留,例如英格蘭的「梳林禮」(Sarum Rite)、意大利米蘭的「安博禮」(Ambrosian Rite)、以及伊比利半島(即現今西班牙及葡萄牙)的「摩爾阿拉伯禮」(Mozarabic Rite)。「摩爾阿拉伯禮」一詞,可能會讓人以為是西方禮儀加入了阿拉伯元素。其實「摩爾阿拉伯人」(Mozarabs)是指在穆斯林政權下、在伊比利半島的基督徒群體。而他們的禮儀是沿用西哥德王朝時代(Visigothic)發展出來的傳統。
首任主教卡伯里拉(Juan Bautista Cabrera)在西班牙歸正聖公會舉行了首屆議會後,立刻著手編篡公禱書,並於1881年完成初稿試用。到1889年修訂,並出版了英文版本。該譯本的序言,由時任愛爾蘭大主教賓吉(William Plunket)撰寫。其中一段關於摩爾阿拉伯禮作為藍本的描述:「在西班牙的新教徒參照這些古老的國家傳統中(按:摩爾阿拉伯禮的禮儀書),並有效地加入在這本他們編輯的祈禱書。這本祈禱書中的禮儀,很大程度上反映了摩爾阿拉伯禮中一些較出眾的特色:許多來自變化萬千的崇拜、動人的祝文,取自教會年曆中不同節期的讚歌、聖頌、禱詞、祝福文、進堂詠及序文(illatio);⋯⋯榮歸主頌、先知書、平安禮禱文(oratio ad pacem)、尼吉亞信經在聖餐崇拜的位置;⋯⋯這些特點充分地展示這本公禱書如何以摩爾阿拉伯禮作為模範。」
這本公禱書的主要部分,例如早晚禱、聖餐崇拜、入門聖事、婚禮、喪禮等,都不乏加插了摩爾阿拉伯禮的特色。例如在早晚禱,在認罪禮後、始禮的啟應文之前,加入了摩爾阿拉伯禮特有的「讚歌」(lauda)。以三一後的主日為例:
「我要照着上主的公義稱謝他,要歌頌上主至高者的名。(詩17:7)哈利路亞!
我的上帝、我的王啊、我要尊崇你!我要永永遠遠稱頌你的名!(詩145:1)
但願榮耀和頌讚歸於聖父、聖子、聖靈;永世無盡。阿們。」
讚歌除了加入「哈利路亞」的歡呼之外,摩爾阿拉伯禮的榮耀頌亦與我們常用的經文不同。
另外,卡伯里拉亦為不同特別節日制訂經文,當中包括救主聖誕日、基督受割禮日、顯現日、設立聖餐日、救主受難日、主復活日、升天日、聖靈降臨日及三一主日。有別於當時其他聖公會的公禱書傳統,這些聖日不單有特別的祝文及經課,卡伯里拉亦為某些日子撰寫勸眾文(Exhortation)、編寫「讚歌」、祝福文等。
以上兩個例子讓我們淺嚐這個來自歐洲西部的豐富禮儀傳統。希望日後再有機會與讀者分享一下其他不同禮儀的特色。
<上文轉載自《教聲》第2421期,如欲閱讀本期《教聲》完整內容,請按此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