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極交流團——跨越兩萬五千公里的課堂
黃同學與南極大陸合影
聖公會林裘謀中學去年參加了由11月26日至12月8日,為期13天的南極遊學交流團。經過一輪面試後,我有幸代表學校參與這段跨越約25,000公里,近乎環繞地球半周的旅程。
我們途經法國、阿根廷及智利三國,學習當地的文化與歷史,並前往阿根廷的中學,進行學術交流。儘管相隔萬里,兩地的教育體系與文化迥然不同,我卻能與當地學生暢談學習中遇到的困難與突破後的成就感,彼此產生共鳴。我們還參觀了多座當地古蹟及博物館。當教科書上枯燥的文字逐漸與眼前展品連結,我深刻體會到「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的真諦。

探訪阿根廷之心—布宜諾斯艾利斯
11月29日,我在阿根廷火地島的碼頭登上前往南極的破冰船。船上除30名來自其他學校的學生外,還有約70名旅客與船員,大家的國籍、種族與年齡各不相同。破冰船於當地時間傍晚6時30分離港,望着漸行漸遠的城鎮燈火,人類文明的痕跡逐漸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南極的冰雪世界,我們的心不禁湧現難以言喻的興奮。
破冰船在海上航行了四天,朝阿根廷南極研究站方向前進。穿越德雷克海峽時,我首次感受到海洋的真正威力。船身劇烈搖晃,我的物品從雙層床頂層和床頭櫃上紛紛墜落,房間一片狼藉。走出艙房,我的胃彷彿隨着海浪翻騰,暈船的不適持續數小時,最終需要休息和注射藥物才得以緩解。儘管如此,這段經歷讓我親身體驗船員工作的艱辛,這何嘗不是一種學習?

背後是南極冰山
抵達南極半月灣後,眼前是一片無垠的雪原。我跟隨導遊、同學及幾位在船上結識的外國旅客,首次踏上南極大陸。積雪鬆軟如沙冰,我很快便體力透支,每踏一步,雙腿便深陷雪中。由於需要從登陸點徒步上坡約一公里,才能抵達企鵝棲息地,我與一名新加坡旅客改乘橡皮艇直達目的地。
登岸後,企鵝棲息地近在咫尺。沿着導遊開闢的路徑前行,數隻巴布亞企鵝搖搖擺擺地與我們同行,不時跌倒在雪中,卻又敏捷爬起。牠們的步伐看似滑稽,但親身經歷雪地行走後,我完全理解牠們的踉蹌。牠們和周圍棲息的數頭威德爾海豹,為這片冰雪世界增添生機,讓我感受到保護這美好世界的必要。

巴布亞企鵝及威德爾海豹
顯微鏡下的南極世界
此次旅程大幅拓展了我的視野。親眼見證南極的壯麗固然震撼,但更重要的是,它讓我對自然與生命產生更深層的敬意。破冰船上透過顯微鏡觀察的微生物樣本,結構竟如此精妙;而南極嚴酷環境中,鳥類、魚類與真菌等生物仍能茁壯繁衍,令人驚嘆生命的韌性。而我們人類,既取之自然,亦當用之自然。
聖公會林裘謀中學
中四甲班 黃卓言
(編按:黃卓言同學參加的是由伙伴教育基金會舉辦的「冰天雪地夢想家」2024年南極遊學交流團,30位參加者來自本港不同中學。)
<上文轉載自《教聲》第2561期,如欲閱讀本期《教聲》完整內容,請按此處。>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