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范晋豪
相傳方濟設計的第一個聖誕聖景,馬糟是空的,基督臨在於聖景上的聖壇
每年的將臨期到聖誕期,聖堂總會陳設聖誕聖景,而在聖誕子夜崇拜也會舉行祝福馬槽的禮儀,原來從教會歷史來說,今日普世歡騰的聖誕節並不是一開始便流行,對早期至中世紀教會禮儀傳統而言,復活節和聖靈降臨節比聖誕節重要得多。聖誕的重視及其聖景的設立,相傳是由亞西西的聖方濟(St. Francis of Assisi, 1182-1226)第一個發起的。
方濟與聖誕聖景
對方濟會而言,1223年是重要的一年;方濟於該年11月29日獲得教宗和諾略三世(Honorius III)批准及接納其會規,並蓋上教宗印璽;正當喜悦地從羅馬回程路上,途經義大利利蒂(Rieti)附近的小鎮格雷喬(Greccio),稍作安頓。由於聖誕將近,方濟憶起較早前曾到聖地耶路撒冷朝聖,格雷喬的山洞洽巧使他聯想起伯利恆的山洞。這一聯想令方濟作了一個決定,何不在這城山洞模擬聖嬰道成肉身的聖景,在那處舉行聖誕聖餐崇拜呢?
位於義大利中部的小鎮格雷喬(commons.wikimedia.org)
在聖誕節前十五天,方濟請了一位名叫Giovanni的當地的朋友,幫忙籌備慶祝聖誕節,他如是吩咐:「請把聖嬰耶穌誕生在伯利恆城的事蹟活現出來。讓我的肉眼盡可能看見這初生嬰孩所欠缺和所需要的;他又如何躺卧在馬槽裏,睡在亁草堆上,由如何以牛和驢為伴。」如此,Giovanni 便依照方濟的指示,前去準備了牛驢和一些稻草。在12月25日,來自各地的方濟修士和當地農民們都到格雷喬的山洞。根據方濟第一部傳記作者,方濟同代的多默修士(Thomas of Celano, 1200-1260)的記錄如下:
「喜慶的日子臨近了,歡樂的時分來到了。各地的修士弟兄被召來了。當地的男男女女都各依所能。以踴躍的精神準備了火把,為要照耀那照耀所有日子及歲月的黑夜。
最後方濟到了,他見一切都齊備了,甚為歡喜。於是擺出馬槽,鋪上乾草,牽來牛驢。在這裏,受到尊重者是樸實,受到頌揚者是貧窮,受到推崇者是謙卑。結果格雷喬搖身一變成為伯利恆。
這一黑夜明如白畫,人畜皆大歡喜。民眾由各地趕來,都為了這新奧跡而感到新的喜悅。森林詠唱着聖歌,山岩蕩漾着回音,弟兄們高歌着聖詩,整夜洋溢着喜氣。
上主的子民站在馬槽前,充滿了唏噓與歎息;他被神愛的重負所壓倒,同時又沉浸在偉大的狂喜中。聖餐禮儀隆重地於馬槽上舉行,主禮聖品也享受着嶄新的神樂。
方濟身穿着執事披,因他身居六品,並以洪亮的聲音唱頌福音。他的聲音有力而甘美,清晰而響亮,促使眾人仰慕上天的永福,繼而向周圍的民眾,對貧窮君王的誕生及伯利恆小城的榮幸,道出了甘甜的蜜語。
多次由於神愛過於浩大,以「伯利恆的嬰兒」稱呼耶穌基督;在說「伯利恆」這字時其聲音猶如羊叫,他的口唇與其說滿是言語,毋寧說全是神愛;每次提到伯利恆的嬰兒耶穌基督聖名時,便以舌舔唇,就像玩味並品嘗可口食物的香美一樣⋯⋯最後,這隆重的禮儀終告結束,每人懷着神聖的喜樂回家去了。」
道成肉身:重視耶穌基督的人性
以上這首結構嚴謹,詞藻優美的拉丁文詩,是方濟會多默修士的手筆,我們看見方濟藉着重現昔日聖嬰誕降場景,向當代人強調道成肉身,一如腓立比書2章展現上帝聖子那虛己的謙遜。方濟使我們可以用肉眼,用想象,透過基督極人性的嬰孩形象,讓我們發現上帝如此地愛每一個人,甚至自甘成為貧窮脆弱的嬰孩,住在我們當中。方濟深被上帝這份既親密又震撼的愛所感動,亦願眾人從基督的人性、貧窮和脆弱中,感受到上主的大愛。
跟隨聖伯納德(St. Bernard of Clairvaux, 1090-1153)的榜樣,方濟喜愛以「耶穌」這名字稱呼聖子,多於以其「基督」身分名之。人性的耶穌超越神學知識系統,成為可以親密往來,能私人地相交的對象。聖景的陳設正是要讓歷代信徒緊記,基督不單是釘身十架成就救恩的偉大救主,也是降身馬槽脆弱的聖嬰耶穌,他與脆弱窮乏的我們相像,是在我們中間,與我們貼近的上主。
「空」的馬槽與聖壇上的「基督」
可能令今日許多信徒感驚訝,在方濟的第一個聖誕聖景裏,馬槽竟然是空的!雖然多默的記載中也有談到當晚有人在馬槽內看見一位嬰孩,但這只是異象,而不是真有其嬰,到底方濟這「空馬槽」的安排背後作何構想呢?
我們還記得1223年格雷喬山洞內那個聖誕夜不單重現聖景,當晚在空馬槽上正是舉行聖餐禮儀的聖壇。如此,我們便明白「聖嬰」在哪裏。當主禮進行聖餐禮祭,祝聖聖體寶血時,基督便真實臨在於信徒前面。
方濟的聖景不單讓我們與基督的人性貼近,更把聖體與聖誕的關係聯在一起。在格雷喬的聖誕節慶節中,參加者皆領受了至聖聖體,這是他們在馬槽上沒看見的「基督的身體」!
從暴力掠地到處處和平的聖誕
最後,我們也要探討方濟佈置聖景的政治和社會背景。我們相信,他的本心其實不是以馬槽慶祝聖誕,正如多默的詩所云,他是把格雷喬變成伯利恆的聖誕場景來慶祝聖嬰誕生。
原來當時不少信徒喜愛到聖地朝聖,特別是在每年12月25日聖誕節,都愛到伯利恆看耶穌的出生地。但1223年時聖地被阿尤布皇朝佔領,雖然曾與方濟論道的卡米爾蘇丹並沒有禁止基督徒到聖地朝聖,然而,教廷正發起第六次十字軍東征,攻打埃及和聖地之際,基督徒前往聖地朝聖是極度危險之舉。
倘若方濟能在聖地以外,以伯利恆的聖嬰耶穌誕生場景來慶祝聖誕,正是告訴基督徒不用冒險到聖地朝聖,也可以達到在伯利恆慶祝聖誕的效果。
更重要的是,這聖景重申了基督信仰的普世性,那裏有耶穌誕生的場景,那裏就是伯利恆!正如耶穌基督說的,不是在耶路撒冷的猶太人聖殿才能敬拜上主,那裏有聖堂,教友都可在那裏一起崇拜上主。
作為和平之子,方濟聖景的創舉可視為渴望教廷停止第六次十字軍的反戰請求。其實教廷不用以武力奪取聖地,因為重要從來是人心,而不是那個敬拜的地方,是上帝與人和平同在令該地成聖;相反,若以上帝之名,用軍事能力巧取豪奪,得來的地土根本毫無神聖可言,而聖戰從來只是歷世歷代野心家的口實罷。
方濟第一個聖誕聖景正是為普世平安禱告,願聖嬰的平安居於眾人心中,願世間能有着和平的盼望。
亞西西的聖方濟
普世聖公宗的聖方濟修會第一團及第三團一向與香港聖公會淵源甚深。第三團早於上世紀70年代已在港紥根,而第一團的修士們自2016年起,差不多每年來訪。
2026年將會是阿西西的聖方濟逝世800週年。陳謳明大主教於去年跟聖公宗方濟會第一團Christopher John院長達成協議,在25至26年起跟香港聖公會教友引介多一些有關方濟修會的歷史及靈修。有見及此,《教聲》將由2025年起,每月一次跨頁跟讀者分享方濟會的點滴,敬希留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