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九龍教區第十四屆教區議會 集思牧養發展方向免走冤枉路
東九龍教區第十四屆教區議會第一次及第二次會議已於11月17及18日在聖三一座堂舉行,進行了議會職員及各委員會委員的選舉,並進行休會分組討論,各議員一起探討「牧區/傳道區牧養發展方向」。
第一次會議開始時,先舉行聖餐崇拜,由郭志丕主教主禮,劉榮佳牧師講道,葉子良牧師司禱。崇拜後會議正式開始,接納了第十三屆教區議會會議紀錄和各委員會報告,之後進入休會討論時間,各議員分為十組各自討論。
翌日晚上舉行第二次會議,晚禱後就舉行新一屆委員會的選舉,在核票期間,前一日的十組議員,派代表匯報討論時所得出的要點。宣布選舉結果後,青年觀察員代表報告,議會主席郭志丕主教致謝辭。
教區議員職事的素質
劉榮佳牧師在開會聖餐崇拜講道時,與議員分享有關教區議員職事的素質。他指出,議員皆是在教會中擁有事奉責任的人,在當日的書信經課哥林多後書中,保羅給大家一個很好教導:如何在分歧、互相批評、各有意見,或是看到教會許多問題,好像全沒有動力和方向,靈性低落、事奉乏力時,仍然相信一切力量皆出於上帝的憐憫,真誠地謙卑向上帝尋求,他必賜給大家勇氣去迎向挑戰,正視教會的問題,勇敢地堅守信仰,把上帝大能彰顯出來。最終能像保羅一樣,看到傳道職事的最終極目的:「凡事都是為了你們(教會內的弟兄姊妹),好使恩惠既藉着更多的人而加增,感恩也格外顯多,好歸榮耀給上帝。」(林後4:15)
劉榮佳牧師講道
討論牧區/傳道區牧養發展方向
休會分組討論的內容,以五條問題為核心,問題包括:1. 如何理解當下教會或牧區的使命? 2. 如何喚醒信徒的生命和使命感? 3. 如何把上主使命轉化為牧養行動(裝備)? 4. 如何把上主使命轉化為牧養行動(外展)? 5. 如何善用堂校社服三頭馬車發展聖工?
郭主教指出,這五條討論問題是他參考了教會增長、健康教會等元素來作為基本的支柱,他看到很多牧區和弟兄姊妹都很努力,但是如果方向有誤,這些支柱可能會倒塌,錯誤的方向走得越遠,就越迷失。牧區的發展如果沒有策略,是很難發展的,他希望藉着這五條問題,幫助大家檢視自己牧區的發展策略,又指教會發展的工具和方法有很多,大家不用擔心如何去做。
休會分組討論
各組匯報的重點撮要如下:
- 透過趣味活動作吸引,例如智能科技,運動及組織團隊等,從中帶出信仰,繼而深化學習。長者是服侍對象,同時亦是另一種事奉的力量。
- 有系統的門徒訓練,按各堂處境可以是堂本、合堂、教區(教堂提名資助參加)、分齡。集中資源作不定期培訓和再培訓。
- 鼓勵教友化被動為主動,鼓勵多元化外展活動;鼓勵活動統籌者,籌備活動時以「自負盈虧」為目標;鼓勵教友活動單據計入捐獻,以奉獻代替報銷。地區化策略性拓展,因應地區特性舉辦活動,增加社區接觸面,例如:透過面向公眾的地方擺設裝置(如聖誕節聖景),成為「打卡點」吸引外來人流關注。
- 以舊帶新,賦以責任,發揮個人潛質。與人建立關係,讓人感受到愛與關懷,在心靈上互相支援,在潛移默化中認識福音。
- 先了解各牧區/傳道區周邊的獨特性,例如:新發展區、舊區、基層家庭、長者、社服受助者。再透過病患者關懷服侍(癌關/危疾)、家庭服侍(屬校學生及家長)、社服關顧服侍(長者/醫療事工/貧困/新移民家庭)。具體牧養行動回應:學校學生/家長團契(同行者);燃起信二代的承傳。
- 牧區可考慮在屬校籌辦簡單但未必需要含有福音元素的活動,目的是為教友提供平台與學生和家長建立關係,從而了解他們的關注及表達教會是接納他們的地方。關於在學校的福音工作,先讓校友擔任小組長,建立信任後,再慢慢邀請學生參與教會活動,鞏固彼此關係。
- 社服單位有撥款但欠缺人手,雖有牧師同工提供協助,但教友對社服的理解和參與度都較低,加上受制於既定政策,少有空間讓教會發展事工,以托管為例,較少弟兄姊妹到社服單位協助,故要更多解釋,並期望激發退休弟兄姊妹回應召命,而家長只想小朋友在托管時做功課,故也要在家長的思維著手。
青年觀察員報告
最後,基督堂教友金若麒代表青年觀察員報告時指出,以往他們在教堂從下而上地認識教會不同範疇的工作,有時會覺得不夠全面,今次參與議會讓他們有鳥瞰整個東九龍教區的機會,讓他們知道各個委員會在過去兩年努力的成果。而主教亦提到,如何將異象轉化為牧養的行動,不論是固本培元,還是移船就磡,皆提醒他們做上帝的僕人是要靈活,在聖公會作上帝的僕人,更要善用教會的三頭馬車,感恩議會的透明清澈,無論是優勢還是不足,都會在議會中分享出來。
青年觀察員代表報告
選舉時因遇相同票數,重選後得票情況仍不變,按會議常規由主席以抽籤方式決定
<上文轉載自《教聲》第2542期,如欲閱讀本期《教聲》完整內容,請按此處。>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