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力克
自從教育局確立在小學及中學推行七個教育宗旨,學校的代父母角色(loco parentis)更為鮮明、突出,不但須幫助學生建立良好的價值觀及健康生活模式,更要促進學生逐步探索個人化的生涯規劃,透過堅持終身學習建立鞏固的學術基礎,從而追求成全自己人生的獨特使命,達成全人教育的願景(vision for holistic development)。
聖公會中學校長會致力推動聖公會屬校的專業發展,從而促進學生全人教育,今年接受愛爾蘭商貿部駐港辦公室的邀請,並獲愛爾蘭駐香港總領事館及愛爾蘭國際教育中心的協助,於4月26日至5月5日前往愛爾蘭進行教育及文化考察,期望體驗愛爾蘭文化及了解該地的教育體系和學校治理,與當地學校建立友好聯繫,為聖公會學生開拓多一個升學途徑,配合他們未來職志的升學選擇。
是次考察活動的行程緊湊,校長團抵達愛爾蘭首都都柏林(Dublin)後,便沿逆時針方向的考察路線,途經高威(Galway)、利默里克(Limerick)及科克(Cork),最後返回都柏林。伴隨城市與文化景點的遊歷,考察團造訪了兩個官方教育機構、五間大學與兩間中學:愛爾蘭質量及學術保證機構(Quality & Qualifications Ireland, QQI)、愛爾蘭國會(Irish Parliament);都柏林聖三一大學(Trinity College Dublin, TCD)、都柏林大學/愛爾蘭國立大學(University College Dublin, UCD)、高威大學(University of Galway, UG)、香農理工大學:中部中西部(Technological University of Shannon: Midlands Midwest, TUS)、科克大學(University College Cork, UCC);國王醫院學校(The Kings Hospital School, KHS)及維利爾學校(Villiers School, VS)。
官方機構QQI負責制定10個級別的國家資歷框架(National Framework of Qualifications, NFQ),對不同教育機構的資歷進行比較,確保這些資歷在愛爾蘭及海外的認受性。愛爾蘭NFQ系統與ENIC-NARIC(歐洲資訊中心網路/國家學術承認資訊中心)是相容的,學生在愛爾蘭獲得的學術資歷在其他歐洲國家及美國、加拿大、澳洲和紐西蘭皆獲承認。
愛爾蘭國會為兩院制,設眾議院及參議院,校長團參訪當天,剛好可以列席及聆聽審議法例,喜獲主席表示歡迎及聆聽國會同工介紹愛爾蘭國會的歷史發展與現行制度,並參觀議事大廳。

(左) 造訪愛爾蘭質量及學術保證機構,了解教育體制與質素保證
(右) 參觀愛爾蘭國會
愛爾蘭的TCD、UCD、UG、TUS及UCC五所大學皆是著名大學,具世界排名及提供多元化的學士課程及高級學位課程(碩士及博士),不少學士課程均包含臨時職位(placement)或在學實習(internship),讓學生能夠充分理解及熟習職場的工作需要及挑戰,同時懂得應用大學所學,連結學術與實務,畢業後更容易適應職場的要求。
醫學院交流生的分享
2003年沙士時期,領導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的鍾尚志教授,就是畢業於愛爾蘭皇家醫學院。在今次的交流旅程中,校長們都特別看重與四所著名大學的醫學院交流,了解他們的收生要求,為的是讓有志攻讀與醫學有關科目的學生,可同時考慮香港及其他升學出路。
在高威大學醫學院的安排下,我們跟兩位來自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五年級的交換生交流,了解他們在當地醫院實習的體驗。據他們所言,在香港實習時只有15分鐘去診斷一位病人,對病情未能深思沉澱,便要轉看另一位病人,翌日可能已經忘記昨日診斷過的病人病情。在愛爾蘭醫院實習,他們可以有25至30分鐘診斷一位病人,遇到任何疑問也可以請教教授和醫生,護士們也會主動教導他們,讓他們在實習期間做得好。據其中一位中大同學建議,如果香港學生希望在一個壓力較少的環境下修讀醫科,愛爾蘭是一個很不錯的選擇。
(左) 都柏林聖三一大學有香港學生分享留學經驗
(右) UCD聖三一大學課程簡介
造訪高威大學
(左) 造訪香農理工大學(中部中西部)
(右) 科克大學代表簡介課程
愛爾蘭的私立中學如KHS與VS同樣提供寄宿或住宿安排,初中三年設核心課程,高一為過渡年(Transition Year,TY),課程主要涉及非學術科目、服務學習及生涯規劃等,實為一大特色,其後高二及高三設核心與選修課程,方便學生建立核心科目能力及寬廣的學術基礎,隨後應考全國高考(Leaving Certificate)或國際文憑大學預科課程(International Baccalaureate, IB),可按成績、興趣及職志申請入讀愛爾蘭的大學課程,也可透過「非大學聯合招生辦法」(Non-JUPAS,即非聯招)申請入讀香港的大學課程,又或申請入讀英國三年制的大學課程,可省下一年的開支!
(左) 參觀國王醫院學校與學生大使和接待老師合照
(右) 與維利爾學校接待老師合照
愛爾蘭的氣候怡人,年中不會出現嚴寒下雪,治安及經濟良好,有不少國際科技公司設立辦事處及研究部門。無論是寄宿中學或大學,升學愛爾蘭的生活開支均較英國便宜,校內來自不同國家的學生也有兩至三成不等,可讓學生結交不同國籍的朋友及拓寬文化視野,更可從外籍留學生學習各國語言與地道口音,確實是一個方便使用英語的留學國家。
教育的省思
是次考察之中,我們不單可以了解愛爾蘭與香港教育制度的異同,更深思教育過程中的產出、角色與傳統─教育人員的熱誠、自信與謙卑。
大學聯繫不同產業的橋樑角色及肩負學生未來投入社會的準備工作;寄宿或住宿學校的獨特傳統如何促進學生的全人成長與發展等。
全人教育的初心
愛爾蘭中學課程特別於中學第四年級即高一設有TY過渡年,為學生提供廣泛的教育經驗,幫助學生從高度結構化的環境過渡到自己承擔更多學習和決策責任的環境。學生透過參與積極和體驗式的學習活動,發展一系列可轉移的批判性思維和創造性問題解決技能。TY也為學生提供反思和認識教育培訓在準備他們應對成人世界不斷變化的工作和人際關係需求方面的價值的機會。
當地學生對TY的學習經歷有高度的評價,他們感到這一年的學習是充滿樂趣及以學生的需要為中心。多樣化的課程提供了空間,讓他們加深對自己性格、能力及生命意義的反思,讓他們能對選科及升學的問題作更明智的決定。
交流團於最後一天到了UCC科克大學參觀。這所大學除了校園環境寧靜優美之外,亦非常注重培養學生的價值觀。在校園學生中心的牆壁上,清楚列出了大學矢志培養的核心價值及畢業生特質。大學邀請顧問公司建立了一個有系統的Graduate Attribute Programme(https://www.ucc.ie/en/graduateattributes/),透過各學院提供的課程及不同的課外活動,幫助學生於學業、個人成長及專業發展的範疇上,得到全人發展的機會。大學亦會邀請學生於入學時,學習中期及畢業前作自評,以幫助他們了解自己於建立這些特質的進展。
以上的兩個學習經歷,讓我看到當地政府及個別學校對育人的重視及如何展現對教育的初心。在現今講求效率和教育效能的年代,學校願意以實際行動,抽出寶貴的時間及資源去照顧學生的心靈成長需要,實在十分難得。這次學習讓我再次思考,聖公會學校校長應該如何在學生成長和學業發展中取得平衡,以幫助學生成為一個心靈健康,擁有面對未來挑戰的能力並願意為世界帶來更多美善的人。
關於愛爾蘭─三葉草的啟示
不少人聽過愛爾蘭的聖派翠克節(St. Patrick’s Day)及國花三葉草(Shamrock)。
愛爾蘭人視三葉草為幸運草,是天神給予愛爾蘭的守護聖花,其花語為幸運和愛國。過去愛爾蘭人離家出戰時,親人會給戰士送上三葉幸運草,期許他們平安凱旋而歸。又聽到當地導遊分享St. Patrick向愛爾蘭人宣教,為要讓他們明白我們所信的上帝,便用了三葉草來解說甚麼是三位一體。
作為聖公會學校校長,我們有責任教導學生認識上帝。一株小小的三葉草可以啟示我們的學生,凡事並非訴諸偶然或幸運,乃是仰賴三一上帝的創造與鴻恩,守望我們的生命。
造訪科克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