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席感恩崇拜的學生、家長、校友大合照(聖多馬小學提供) 1924年的香港和世界發生過甚麼事?大家可能都不太曉得,但對於曾經和聖多馬小學有連繫的人以至深水埗的街坊來說,這一年教會在深水埗創辦了一間聖公會小學,100年來默默將校訓「非以役人,乃役於人」實踐出來,與區內坊眾一同經歷社會變遷。
聖多馬小學於5月舉行了連串盛事慶祝百年校慶。先有5月7日在聖多馬堂舉行一百周年校慶感恩崇拜,又於5月11日在學校舉行100周年校慶典禮暨校慶歷長史廊開幕禮,同日晚上於旺角一酒樓舉行100周年校慶晚宴。
校慶感恩崇拜由謝子和主教主禮,陳國強座堂主任牧師講道,何錦添牧師司禱,馮智活牧師帶領啟應詩篇。
身兼聖公宗(香港)小學監理委員會主席的陳國強牧師,細數了幾件發生於1924年的事件,包括中環皇后戲院開幕、國際商業機器公司(IBM)在美國正式成立、首屆冬季奧運會在法國舉行、專業飛行團隊成功完成首次環繞地球一周的飛行旅程等等。那個年代,香港對教育的需求甚為殷切,聖公會亦先後創立了7間小學,都稱為聖公會小學,其中1924年創立的深水埗聖公會小學,期後正式命名為聖多馬小學。
雖說先有小學後才有教堂,但堂校之間有着緊密的關係,加上後來牧區開辦念劬勞醫療院,聖多馬這個牧區完全實踐出三頭馬車的協作模式。陳牧師特別提到1953年12月石硤尾發生大火,眼見無數家庭頓失家園,學校於是決定將當年新落成的校舍化身臨時收容所,讓附近的街坊鄰里在學校舍內暫時借宿,發揮鄰舍守望相助精神。陳牧師相信,這是聖多馬小學的學生、家長、教職員一直深深愛護學校,對學校產生歸屬感的原因。因為這不止是一個傳道授業的地方,亦是彰顯出上帝的愛,將真善美傳揚開去,讓天國降臨在人間的一片美好地方。
回顧過去100年,聖多馬小學有數之不盡的恩典,亦努力將校訓「非以役人,乃役於人」的精神實踐。陳牧師盼望不論是在校的學生和教職員,還是畢業多年的校友,都能明白和緊記校訓的意思,一生努力去服侍他人,將愛心傳遞。正如校慶主題「光.譜未來」,成為社區的光照亮每一個有需要的人,譜寫第二個光輝100年。
聖多馬小學校監岑延威致謝辭時表示,感謝聖多馬堂和學校先哲前賢,在深水埗和石硤尾做了許多工作、一代又一代的校友、校長、校董、校監和教職員的支持,學生和家長投入校園生活,對學校的信任和愛護。本身亦是舊生的岑校監相信,在座不少人都跟聖多馬小學建立了50年以上的關係和感情,亦相信在校的學生未來亦像他們一樣,跟學校有着心靈維繫,藉學校與上主溝通。
一百周年校慶典禮暨歷史長廊開幕禮
聖多馬小學於5月11日在學校禮堂舉行100周年校慶典禮暨歷史長廊開幕禮,邀請了署理教育局局長施俊輝主禮及致訓辭,郭志丕主教祝福,陳國強座堂主任牧師致歡迎辭,岑延威校監致謝辭,何錦添牧師祈禱。
施俊輝署理教育局局長與郭主教、香港聖公會教育服務部郭始基總幹事及何啟安副總幹事、校監、校董及校長一同主持歷史長廊開幕儀式,「百年校史廊」是學校百年來的見證,以展現學校的發展歷程和校友們的光榮成就;並以「感恩Gratitude.傳承Heritage.卓越Excellence.創新Innovation」主題。
百年歷史長廊開幕儀式(© 教聲/ ECHO) 開幕禮後,學校播放歷史回顧影片,接着由學生演出校慶音樂劇,重演聖多馬小學一百年來的發展歷程。之後,由學生分組帶領嘉賓參觀歷史長廊及校舍。
歷史大事回顧
英國海外傳道會宣教士何理士女士在1924年創立學校前身「深水埗聖公會學校」。1940年代香港日治時期,學校因戰事而停辦。戰後1950年,施玉麒法政牧師在長沙灣道租用樓宇註冊復校,收錄一至四年級學生。一年後,何明華主教增建鐵皮屋,招收五至六年級學生。
因失學兒童眾多,何主教向政府申請撥地籌建新校;1952年,學校獲批位於南昌街和巴域街交界位置興建校舍,於11月15日動土,12月21日聖多馬日奠基,翌年落成,樓高四層,上下午班共二十四班。1965年,聖多馬堂落成,學校加建課室,與聖堂連成一體,班級擴展為三十六班。
90年代起,學校行政管理電子化。2006年,上午校轉為全日制小學,下午校則與基榮小學下午校合併成為聖公會聖安德烈小學。2011年4月20日接收位於東沙島街新校舍,同年9月7日,新校舍第一次開學禮。2012年,舉行重置舊校基石儀式,2013年,舉行新校舍奉獻典禮。
2024年,聖多馬小學踏入第一百年,校慶以「光.譜未來」為主題,於1月6日舉行了100周年校慶嘉年華;多馬教育慈善基金贊助學校進行優化工程,重新佈置基石及學校模型擺設、興建多馬歷史廊及設置師生共享空間。
校慶音樂劇(© 教聲/ ECHO) 光.譜未來
學校今年又訂立「光.譜未來」學校發展計劃,目的是持續優化學校環境、設施及開設多元化的活動等,以培育更多具堅毅意志、追求卓越及視野廣闊的學生;項目包括:優化圖書館設施、優化電子學習設備、全方位學習發展及支持學生海外交流等。
校友區汝良捐贈他的1960年畢業證書,擺放在歷史長廊上展覽(© 教聲/ ECHO)
重新佈置的學校基石,左邊是1952年南昌街校舍的奠基石,右邊是現校舍的奉獻禮紀念石(© 教聲/ ECH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