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降臨堂前大合照
「歡迎大家!」在台北聖約翰座堂舉行的普世聖公會華人牧師團契聯誼會(WACCF)開幕聖餐崇拜上,張員榮主教在講道中歡迎大家:「感謝大家來到台灣!」
「4月3日,台灣發生了7.2級大地震。直到現在,大地仍在震動,我們已經經歷了700多次餘震。從那天起,你們都表達了對台灣的關心,還為我們祈禱。謝謝你們!雖然我們經歷了這次可怕的地震,但你們都按照原定計劃來到台灣參加這次聚會,這實在是非常感人。大家都知道,上一次WACCF是2016年在香港舉行的,從那時起我們就一直在籌備這次聚會。遺憾的是,我們原定於2020年4月(就在我祝聖為主教兩個月後)舉行的計劃因疫情而不得不取消。作為一名新任主教,我非常倚重黃滿興大主教的忠告和智慧,他不斷強調舉辦這次WACCF的重要性,因為它讓我們這些分散在世界各地的聖公會華人神職人員能夠聚在一起,共處於團契當中。現僅代表2024年在台北舉行的WACCF,感謝大家的光臨!」張主教續說。
WACCF最初是為了1949年後離開中國,分散在世界各地的聖公會華人聖品,為他們提供相互鼓勵和支持的一個聚會。WACCF首次聚會是在1959年,此後人數不斷增加。是次聚會由台灣教區主辦,共有約150人參加,其中包括7位主教和幾乎台灣所有的聖品,和來自世界各地的聖公會華人神職人員及其配偶。會議全程皆使用國語進行。官方公佈的與會者名單顯示,來自新加坡有9人、沙撈越7人、沙巴29人、西馬33人、緬甸2人、澳洲13人、加拿大1人、香港12人、美國6人、台灣約30人。
4月9日下午,大家冒雨出發,步行20分鐘或乘坐短途巴士前往聖約翰座堂參加開幕崇拜。座堂的志願者團隊已在那裏等候,熱情地歡迎大家,並分發特製的禮物!
當晚舉行正式歡迎晚宴,所有的聖品和配偶都被安排特定座位,務求可以結交新朋友,而在貴賓席則坐着主教們以及聖約翰科技大學的理事和校長。

開幕崇聖餐禮

張員榮主教在開幕崇拜講

歡迎晚宴
其後每天的行程由聖餐禮開始,每日由不同的教區輪流主持。4月10日,大家乘坐旅遊巴前往聖約翰科技大學。在降臨堂參加聖餐崇拜後,先後舉行了兩場講座。在上午的講座中,他們聆聽了葉約翰牧師教授關於「牧者的屬靈關懷」的演講;在下午的講座中,他們聆聽了戴正德博士和潘天佑博士關於「科技對基督徒信仰的影響」的演講。聖約翰科技大學也對當天的活動進行了報道。今次各地區的華人主教及牧師齊聚一堂,除了加強各地區教會間的交流與聯繫之外,也共同探討如何面對日益複雜社會的衝擊與挑戰。
4月11日上午的崇拜結束後,各教區分別作了報告,隨後是自由活動時間。隔壁會議室傳來美妙的歌聲,引起了大家的注意,原來是著名的天韻合唱團,他們曾在亞洲各地演出,並為當天的午餐音樂會進行練習。同時,聖約翰座堂主任牧師林立峯和他的妻子Linda邀請牧者的配偶們到座堂喝咖啡和學習太鼓!
4月12日早禱後,繼續由各個教區報告以及投票選舉WACCF下一任的主席。經過全票通過,東南亞大主教兼新加坡主教章劍文亦正式接任,並將於2028年主辦下一屆WACCF。新加坡教區的範圍不僅包括新加坡,還包括印尼、泰國、尼泊爾、柬埔寨、老撾和越南。當章大主教説新加坡主辦下一屆WACCF的好處是它實際上不一定要在新加坡舉行時,大家都笑了!
最後一天,由台灣教區團隊主持了一個簡短的泰澤崇拜,為2024年WACCF閉幕。

選舉下屆主席
再次特別感謝基督堂的陳銘佑牧師和會眾為此次活動的付出,他們在桃園國際機場迎接每一位抵達的賓客,並確保將他們安全送上的士,接送他們到台北。張主教為他們送了一盒鳳梨酥作為答謝禮物!還有聖約翰座堂的一大群志願者,他們幫忙端咖啡、拿雨傘、確保開幕崇拜無阻進行,還有我們最年輕的志願者Christine,她設計了新的座堂徽標,在送給大家的禮物鎖匙圈和筆上也看到它。
在所有活動期間,每個人都有足夠的自由時間去觀光、購物和與朋友聚會。大家都很喜歡台灣教區贈送給WACCF的禮物:一張特別設計的台北捷運卡。他們看遍了所有的景點,逛遍了所有的夜市、老街和博物館。事實上,他們在這幾天裏看到的東西比大多數住在這裏的人一整年看到的還要多!
香港牧者感想
張員榮主教與部分香港與會聖品及師母合照參加過華人牧師團契後,一眾香港聖公會牧者也有不同的體會。郭主教在各個教區分享事工發展的時候得知原來聖約翰科技大學曾經面臨收生不足,資源短缺的問題,幸得一位舊生慷慨解囊,提供足夠讓學校營運5年的捐款,解決了燃眉之急,讓教會能繼續為台灣民眾提供教育服務,感恩上帝在困難之中仍然有豐富的供應。
林振偉法政牧師在每天的聖餐崇拜當中發現雖然大家都是用中文進行崇拜,但是由於不同地方的方言和地區傳統,甚至因為宣教背景不同,在用字上有很多變化,讓他體會到華人教會在訂立禮儀標準的路上,仍有很長的路要走。
徐旭帆牧師則在分組討論中了解到馬來西亞兩個教區其實有很多有志服侍教會的女會吏,甚至有很多已經承擔起牧師的工作,例如堂主任、傳道、牧養、關懷等等,可惜由於馬來西亞文化並未能接受按立女性成為牧師,以致當地的聖事如洗禮、聖餐等不能順利進行。
葉錦輝法政牧師則比較了台灣聖公會和香港聖公會的現況,發現香港聖公會在早期發展、規模、架構、政策支援都比台灣優勝,感恩上主過往對香港聖公會的祝福,又認為應珍惜現時擁有的一切,並在未來繼續支持華語地區的發展。
最後潘正行牧師分享在這次華人牧師團契中與謝子樂法政牧師、凌啟文法政牧師、江得順牧師相處時的趣事和啟發,鼓勵更多聖品參與下一屆的華人牧師團契。
「世界聖公會華人牧師團契會」前身為1959年成立、由當年的港澳教區主教何明華主教大力推動的「東南亞聖公會華人聖品人會議」,宗旨為「促進宣教事工,聯繫華人聖品團契,彼此代禱,發展華人神學思想」,所有在聖公宗按立的華人聖品,無論在任、兼任或退休均可成為會員。該會首屆會議於1959年5月在香港舉行,第二屆會議於1973年同樣在香港召開,之後又分別在西雅圖(第3屆,1983年)、新加坡(第4屆,1989年)、台北(第5屆,1994年)、沙巴(第6屆,1997年)、檳城(第7屆,2000年)、悉尼(第8屆,2004年)、古晉(第9屆,2008年)與馬尼拉(第10屆,2012年)舉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