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暗中看見光明 共融手機攝影展
聖約翰座堂生命啟進中心主辦「致生命中的每一束光」共融智能手機影像說故事攝影展已於2月23至25日及3月1至2日,分別在中環街市地下中庭及聖約翰座堂李堂舉行。
「致生命中的每一束光」共融智能手機影像說故事計劃獲得香港盲人輔導會和伊利沙伯醫院青少年醫療中心合作,以及中環街市、華懋集團和社區重建局作為場地合作夥伴,為不同身體條件和背景的人,包括視障、行動不便和長期病患等,與青年人一起運用智能手機透過攝影作品說故事,在社區內以生命影響生命,以愛同行。
今次攝影展是要透過作品讓公眾了解參加者的生命故事,以促進公眾對共融價值觀的理解。透過分享會、照片展覽、點字體驗,以及視障人士表演等一系列的活動,讓大眾有機會了解曾經歷黑暗的人,是如何「看見」、「感覺」與「聆聽」;生命啟進中心期望透過這些活動喚醒大眾了解到發展興趣、享受生命及實踐共融生活的重要性,並在社區內持續燃點希望之光。
視障朋友音樂表演(© 教聲/ ECHO)
攝影展主題「致生命中的每一束光」,再融合「共融」、「智能電話」和「攝影」這三個元素,主題中所提及的「光」不只是代表肉眼所見的光芒,更是指照亮每個人生命的人和事物。作品中有記錄關於參加者患病時的點滴、人生中的挑戰和身邊的同行伙伴等等。這些作品都是參加者透過最生活化的攝影器材—智能電話去拍攝,藉此可以無時無刻的記錄「生命中的每一束光」。
攝影展的開幕禮於2月24日下午在中環街市舉行,由謝子和主教和生命啟進中心諮詢委員會主席杜珠聯致歡迎辭,伊利沙伯醫院青少年醫療中心註冊社工黃慧蘭致辭,參加者和同行者分享心聲,亦有視障人士和生命啟進中心青年的表演等。
參與學員分享感想(© 教聲/ ECHO)
同行力量重燃攝影熱情
是次攝影展是「致生命中的每一束光」共融智能手機影像說故事計劃的一部分,大部分參加者都是來自香港盲人輔導會及伊利沙伯醫院青少年醫療中心,並以生命啟進中心的義工隊作為同行者。在去年12月至今年1月,進行了四節的攝影工作坊及街拍實習,策展人兼攝影導師Kevin Leung除了教導各參加者一些攝影基礎概念及如何使用智能手機拍攝,亦帶領參加者和義工一起到社區拍攝。
由於智能手機有「旁白」及「口述影像」功能,比傳統相機更能輔助視障人士於日常自行攝影。其中一位視障參加者說:「原本逐漸減退的視力會降低影相的意欲,但透過計劃學會運用便攜的智能手機去拍攝,不僅重燃對攝影的熱情,還重新發現了自己的創造力和藝術潛能。」
除了讓參加者走進攝影的世界外,他們能重新認識和走入社區,使他們感受到自己的存在價值,並與社區產生更深的聯繫;有參加者稱:「每一次的街拍活動和工作坊都是重新連結社區的機會,透過攝影,走遍街頭巷尾,發現社區中的美麗和獨特之處。」
策展人兼攝影導師Kevin Leung即場講解攝影技巧(© 教聲/ ECHO)
不同年齡人士 I See, I Feel, I Hear生命點滴
是次計劃的參加者及同行者的年齡分佈廣泛,有小學六年級的義工,亦有七十歲的視障輪椅參加者,儘管每人的年齡、背景和身體條件不同,過程中卻並肩同行,以心感知周圍的世界—用心「看見」、「感覺」和「聆聽」,交流生命故事。
策展人兼攝影導師Kevin Leung分享:「我們生活中的大部分事情,包括攝影, 都不應被身體條件所限制。在工作坊開始前我自己曾在街道上嘗試閉上眼散步和拍攝,感受視障人士在街上拍攝時會遇到的困難。或許我們需要更多的代入不同身體條件的人的角度。」「最終所選擇展出的作品,未必是參加者拍攝得最漂亮的作品,但卻是我在了解過他們各自的生命故事後,認為最能代表他們的作品。」
聖約翰座堂生命啟進中心一直關注不同青年人需要,亦創造許多平台讓他們發揮,這次計劃是要告訴大眾,發展夢想不只是青年人的夢,而是每一個人的需要,就像中心貫徹始終的口號「啟發青春,生命並進」,尋找「無盡可能」。中心期望大眾一起用心「看見」、「感受」和「聆聽」這些故事中的光芒,並反思自己生命中「每一束光」的意義,好好迎接下一束光的出現。攝影展的照片不只是參展者的故事,亦可能是帶領大家走向共融社會的每一束光。
謝子和主教頒發參與證書予學員後合照(© 教聲/ ECHO)
第二場展覽在聖約翰座堂李堂展出
<上文轉載自《教聲》第2505期,如欲閱讀本期《教聲》完整內容,請按此處。>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