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人要照所得的恩賜彼此服事,作神百般恩賜的好管家。(彼前4:10)
聖公會白約翰會督中學致力發展學校、教堂及社會服務單位的三方協作,在不同範疇上促進學生參與及籌辦活動,從而肯定及實踐生命的價值,喜樂地活出有信、有望、有愛的人生。
德育及公民大使於同心市集完成後的大合照
「同心村」是全港大型的過渡性房屋項目,提供約1,800個過渡性房屋單位供有需要的基層家庭居住。負責營運的香港聖公會福利協會聯同香港聖公會教省的相關牧區及學校,協力為居民提供不同的服務及活動,提升居民的生活質素及支援其家庭需要。聖公會白約翰會督中學因地利之便,有幸參與是項計劃。同心村服務學習計劃由2022-2023學年開始,師生籌辦各類活動服務同心村內有需要的家庭,過程中實踐「非以役人,乃役於人」的信念,明白關愛、同理心及責任感等正向價值的重要性,更多體會基督教信仰的在世價值及意義,效法耶穌基督的榜樣,榮神益人。
計劃目的及內容
一、透過服務同心村居民,學生從服務中學習運用不同共通能力及實踐正向價值;二、與聖馬提亞堂及聖約瑟堂合作,學生運用設計思維中以人為本的角度,透過籌劃、執行、反思和評估服務經驗,促進自身的發展,同時滿足社區的需要。推行服務學習計劃之前,老師、教會同工及學生皆親身到達同心村作實地考察,透過與同心村同工及居民的接觸,運用設計思維籌辦活動,務求能務實地滿足使用者的真正需要,讓負責同工及居民感受到真誠的關愛。2022-2023年度共有90位學生參與同心村服務學習計劃,服務學習內容包括功課輔導、繪本說故事、栽種和平義工小組、同心市集、微盆景綠化行動、元朗社區地圖設計活動及同心祝福聖誕夜等,結業禮當天合共頒發109張服務嘉許狀,碩果纍纍。
左:學校敬拜隊出席由聖馬提亞堂及同心村合辦的同心祝福聖誕夜,並獻唱詩歌祝福居民
右:中四級學生為同心村長者製作微景觀,鼓勵長者透過植物美化家居,提升正能量
功課輔導暨英語學習計劃
鄭晚晴副校長、張梓賢牧師及劉雅雯老師於暑假期間到同心村作實地考察,了解同心村需要導師協助小學生做功課,故安排了「功課輔導暨英語學習計劃」,邀請本校32位朋輩互導計劃的學長,進行外展功課輔導計劃。除了教導同心村小學生功課外,學長更為小朋友設計英語遊戲活動,讓他們可以開心地學習英語。本計劃全年共12次,時間為下午5:30至7:00,每位學長均有機會設計及帶領英語學習活動。學長須分組按主題設計相關的英語學習活動,每次約有8至10位學長出席,他們具耐心、富責任感及創意的服務,贏得小朋友的欣賞和肯定。
中六羅樂熙同學:「中五時我有幸到元朗同心村參與功課輔導服務,主要教授英語,從搜集資料、與組員討論課題、設計內容、製作教具、安排合適遊戲活動,喜見課堂同學們積極參與、投入,課堂得以順利完成。透過這個活動培養了我樂於助人的價值觀,加強領導及處事應變能力,我與組員在活動過程中遇過不少困難,但大家都能一一克服,所以天下無難事,只要用心去做定能跨過難關。」
鄭晚晴副校長:「記得有同事於晚上7點半在元朗西鐵站遇見我與剛剛完成同心村功課輔導班的學長,關懷地說:『副校長,辛苦了,要好好休息!』我報以微笑及說了聲:『謝謝!』但其實我當時完全沒有辛苦的感覺,相反,剛剛與八位學長完成功課輔導班,在星光指引下由同心村說說笑笑地步行至元朗站,內心充滿溫暖!每一次服務,都能見證學長們盡心教導小學生功課,他們運用自製的英語教材,讓小朋友從遊戲中學習。學長們互相搭配,各展所長,又檢討英語活動及教學策略,非常認真,身為負責老師,豈能不開心和感動。『教養孩童,使他走當行的道,就是到老他也不偏離。』(箴22:6)。星光伴着我和學長的心,同行成長路,如此信,如此行,上帝的恩典及祝福,我們心領神會!」

左:朋輩互導計劃學長進行功課輔導暨英語學習計劃,服務同心村小學生
右:學長們用心教導小學生功課
繪本說故事及栽種和平義工小組
香港聖公會聖馬提亞堂的張梓賢牧師及本校宗教組主任劉雅雯老師於同心村考察後,發現綜合大樓有一繪本閣,同心村同工表示希望村內小朋友多使用繪本閣,因此劉雅雯老師設計繪本說故事活動。繪本說故事小組成員來自中一及中二的信仰小組,總共有11位同學先接受6小時訓練,由德慧文化的粟米姨姨擔任導師,再進行7次同心村課後托管班,與小朋友用繪本說故事和做手工。
此外,本校結合與香港浸會大學宗哲系合作的栽種和平計劃,讓其中一組同學到同心村進行義工服務,他們先到同心村考察,了解居民需要,最後決定籌辦兩節親子活動,分別是「製作出奇蛋學英語」及「歷奇遊戲」,所有遊戲及內容均由學生策劃及主領,培養了同學的責任感及自信心,義工同學看見小朋友玩得興奮,自己也樂在其中。
中二陳映淳同學:「我參加繪本故事小組的原因是想為同心村的小朋友帶來歡樂,和他們說故事、做手工。服務前,我們接受了說故事訓練,令我做足準備。整個過程中最深刻的是小朋友很熱情,很容易發笑,更會立刻回應我的提問,帶着可愛的笑容,說一些天馬行空的答案。初升中一的我比較膽怯退縮,但我在這個活動中建立了自信心,令我之後願意嘗試戲劇表演,這對我的影響很大。我也學會了耐心對待小朋友,例如他們做手工時弄得四處是金粉,以往的我可能會大發雷霆,但我能與同學平靜地清理,如有機會,我將來會再參加這個活動。」
劉雅雯老師:「起初故事小組的同學表現被動,沒有信心,但經每次服務後的檢討及改進,表現愈來愈投入、盡責。例如他們知道小朋友喜歡貼紙,便預先準備貼紙,更親自挑選零食,獎勵專注聽故事的小朋友,亦會事前練習做手工的技巧,方便教學。更珍貴的是同學與小朋友建立了特別的情誼,每次我們到同心村,小朋友都會很熱情呼喚同學的外號:『雷公哥哥!叉燒哥哥!』雖然同學會露出尷尬而不失禮貌的微笑,但見到小朋友輕鬆愉快渡過了一小時,他們都感到滿足,明白到服務的意義。另外,栽種和平計劃義工組同學表示,看見小朋友玩得興奮,即使洗了她一生中最多的碗,仍感到樂在其中。見到學生逐漸成長當然欣慰,更令我回味的是每次出隊,與同學仔到同心村便利店買飲料,完成活動後一同步往西鐵站,邊行邊聊,有說有笑,建立了更深厚的師生關係。」

左:信仰小組同學用心利用繪本說故事
右:栽種和平義工小組於同心村製作出奇蛋學英語親子活動的合照
同心市集
本校德育及公民教育組主任梁佩玲老師,帶領65位德育及公民大使,於2023年2月4日為同心村居民舉行半天攤位活動,向居民推廣正向生活,此活動與聖約瑟堂暨社會服務中心協辦。活動中派給居民的禮物,來自12月中在學校收集的清潔用品、食物及防疫物資,德育及公民大使將收集的物資製作成100個福袋,並全數於市集派發予居民。德育及公民大使按同心村康健指標設計攤位遊戲,向居民推廣正向生活。攤位分別有:
一、教授氣功及把脈;二、利是封製紅色燈籠工作坊;三、減壓食物的作用;四、冷線針織動物圖案工作坊;五、和諧粉彩繪畫十二生肖;以及六、禪繞畫書籤製作。
中六黃家恩同學:「在學校的各項服務中,同心村計劃2023的統籌是我最珍惜的角色。我在攤位裏提出養生的想法,疏通穴位、練習八段錦氣功、教導同心村居民如何辨識冷性和熱性水果等,這些活動讓我有機會了解自身的升學方向及性格,我也對舉辦活動有了更多的想法,我變得更善於分析、觀察、了解人們的需求,在領導能力、組織能力、人際交往能力、團隊合作、責任感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也有所提高,還培養了誠信、創造力、耐心和關懷的個性。」
梁佩玲老師:「回想去年和本校老師及導師一同帶領65位德育及公民大使到同心村舉行同心市集,確是一次寶貴的學習機會,讓本校同學透過此服務關愛社區,將快樂帶到同心村,締造共融環境。同學透過此社會服務學習計劃,按同心村康健指標:健康、情緒、靈性設計遊戲,參與的同學在籌備的過程亦同時學懂健康的生活方式。我也感恩見證到同學由分組、策劃到實踐計劃的過程中的正面改變及成長,同學能與不同年齡層的人溝通,包括長者及小朋友,展現同學的同理心及提升了與人溝通的能力,同學能努力解決活動期間所遇上的問題,展現承擔及團隊精神。在最後檢討和反思活動的安排及同學的得着,參與的同學都表示在不同方面也有所進步。我相信這次體驗學習為同學帶來寶貴的學習經歷,期待不久的將來有更多機會讓本校同學在服務學習中受益。」
同心市集:德育及公民大使與同心村居民一同以利是封製作環保燈籠
結語
同心村服務學習計劃能讓屬於元朗社區的同心村居民受惠,亦讓本校學生身體力行對社區作出貢獻,在發展不同的共通能力的同時,建立正向觀念,成為有品格及能體現生命價值的白約翰學生。

同心村服務學習計劃結業禮:學校共頒發109張嘉許狀予參與計劃的學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