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島教區 東九龍教區 西九龍教區 澳門傳道地區  
 
  香港聖公會
主頁  |  聯絡我們  |  網站地圖     Eng  
 


 
 
 
2023年11月12日
第2488期
 

天國的使命

 自從新冠疫情肆虐全球,恍如再次打響末世的警號,曠日持久的俄烏戰爭又緊接急速惡化的以巴衝突,世界各國皆表示關注與憂慮、憤怒與無奈。這個會否是狄更斯於《雙城記》中描述的情境:這是最好的時代,也是最壞的時代? 

陳謳明大主教在香港華人基督教聯會第二十九屆培靈奮興大會的分享,讓我們可以再次反思教會的身份與天國的使命,一起落實主禱文的祈願─願你的國降臨。

 

天國降臨(路4:14-21)

面對波譎雲詭的世道,假如教會沒有秉持天國精神,教會便會異化成為沒有愛的鑼鳴、鈸響(林前13:1):開辦的服務淪為一盤生意,嚮往的自由變成放任,追求的民主化為集體自私,珍惜的法治成為冷酷無情的程序,堅持的人權不過是自我膨脹的代名詞,提倡的平等帶來矯枉過正的無盡爭鬥、逆向歧視,尊崇的公職變作沽名釣譽的工具,喊叫為國為民原來是滿足私欲。 

教會是上帝揀選的工匠,履行促成天國臨現的使命,必須明白及忠於天國的精神,才能不偏不倚地履行上帝的美意,運用上帝的真理啟示與人的信心回應,傳遞良善、友愛的盼望,以謙卑的心懷與人同甘共苦,捨身成義,才能活現上帝與人同在的祝福與更新,為世界帶來平等、友愛與真自由。

打破偏見(路4:21-30)
人與國家浸淫於政經文化與歷史包袱中,習慣的偏差難免變成偏見、執念。若教會落入世俗窠臼,選邊站隊,自然招致輕視或抗拒,使人誤解真理。人因驕傲而僭越上帝的主權,又在互相比較中明爭暗鬥,忘記上帝創造之恩與人類親友之情,反倒製造敵我思維,排斥異己。 

福音就是打破非友即敵的迷思,讓人重新追求神聖整全的生命,緊隨上帝的仁慈與公義,活出身心平衡、包容接納及合一關愛,避免走向極化的低點,卻能穩站中庸之道的靈性高點。

虛懷若谷(路5:1-11)
人若仰望星空,觀看廣袤深邃的宇宙,豈能不讚嘆造物主的神聖、偉大,當下撫心自問,又怎能不謙卑反省,在杳然人生中學習接納有限的認知,擁抱未明白的際遇,放下驕傲、偏執。 

人若能信靠上帝,就如門徒順服把船開往水深之處,這是信心的歷煉,從沒有期望的經歷走向沒有預期的經歷,就如低頭卻能看見水中映現的繁星夜空,可見教會只要對準上帝,無論仰望或俯視皆能看見他的同在,指引不變的樂群使命。信心猶如種子的生發、蛻變,往下扎根時才能向上結果,處境中退後方能向前邁進,容下虛懷若谷之心,秉行樂善好施之志,體會富甲天下之愛,活現救世成仁之道。

是福是禍(路6:17-26)
祝福還是禍患,總有前因後果,但又是吊詭相悖:富有者容易忘恩,又為得失而思慮煩憂,但貧窮人更懂慷慨的殊恩,多行小善揚大愛,安貧樂道;因飽足而消弭鬥志的人,易生怠惰及忽略別人需要,但飢餓的人卻是親嚐困苦,更易契通憐憫,實踐睦鄰精神;追求歡樂者容易沉溺享受,因警惕減弱而受害,但與人哀哭的伙伴,更能移情共感,安慰中細味雋永真情;重視聲望的人難免表現自己,爭權或討好,但為義受逼迫者卻因誠信行事,被上帝稱為良善忠心的僕人,得享天國恩寵。 

天國臨格自然伴隨上帝彰顯愛的主權,人心可以自由選擇斷捨離,生命不再執迷福祿壽。雖然曾經因偏見走上歧途,福禍有時,原來付出的總有所得,強行保留的終會失去,這種恍若逆耳的喜信,實是聖靈的諍言,啟發人生活好當下,就是上帝最大的榮耀(Gloria dei, homo vivens)。

化敵為友(路6:27-38)
重視個人榮辱是人之常情,但執著在世的得失卻是罪性的拘限,唯獨永生在望,才能開展有容乃大、不重計較的胸襟,放棄報復的權利,以德報怨,從而脫離復仇的輪迴而得真自由。耶穌指出愛的最高表現,在於履行上帝愛仇敵的呼召,是一種顛覆性的範式轉移:面對恨惡、欺凌甚或迫害,信徒仍然可以主動選擇接納惡人,化敵為友,消滅仇恨。無論是人與人或國與國的關係,若能放下羞辱或隨之而來的仇恨,就是管控及延緩罪的影響,彰顯上帝愛的主權。 

魔鬼是製造敵意與仇恨的專家:說謊或斷章取義能把真理變得模糊,控訴促成不信與敵意,憎恨帶來拒絕溝通及防衛,撒裂關係導致彼此為仇。我們看見家庭、朋友、團契、教會、社會與世界趨向解體,都是因為被仇恨牽動,不由自主地傷己害人,滅族毀國。可是,人若識破魔鬼的技倆,以上帝的善勝過罪人的惡,便可締造個人內心的和平,人與人之間的和諧,人與上帝之間的和好,同證仁義無敵,主愛超凡。

梁木和刺(路6:39-49)
耶穌透過比喻引發反思自省,明白有限認知、狹隘與扭曲的價值觀念都是成長的障礙:瞎子如何領瞎子?自己眼中有梁木,如何幫助別人發現及去掉眼中的刺? 壞樹怎能結好果子?心中懷惡怎能行善?根基不穩怎能抵禦水流衝擊? 

蒙恩的罪人須警醒修身,靈修中學習運用忠於上帝的信心眼睛,把人與事看懂、看準與看透,泯除盲目偏見、感情用事或雙重標準,拒絕非黑即白的霸道思維,以寬容、感恩相待,自能見己、見人與見基督。

天恩浩大(路7:1-10)
猶太人因祖先亞伯拉罕的信心,得蒙揀選成為上帝的子民,但卻誤把恩典當作特權,因驕傲把外邦人排擠於救恩之外,扭曲了天國的大同精神。隨着人使律法僵化成為制度,人心又陷於鬥爭、排斥與對立,人便僭越上帝的主權,自詡成為土地與他者的主人,實是忘恩負義。 

耶穌醫治外邦人百夫長的僕人,稱讚他對耶穌的信任與對上帝的信心遠高於猶太人,更配得上帝的恩典。猶太人與基督徒都是上帝的受託管家,正是上帝打破罪惡藩籬的天國工匠,終末之時可同掌王權,實在天恩浩大。

上帝的天心不變,以永遠的愛顯明他的信實,即使罪人一無所知、一無所是、一無所有,儼然如父母般堅定不移地愛失喪的兒女:寬容差異,虛己仰善,持平論事,潛心觀理,安定應變。唯有當教會效法基督的好榜樣,成為處身時代的吶喊者,甚至甘願成為具影響力的小眾,便可成就福音救世的大功。 

祈盼所有基督徒承擔天國的使命,世界愈壞,見證愈好,使人甦醒、突破,回歸上帝,阿們。  

 

 

  
香港華人基督教聯會董事及籌委合照  

 

  
 現場提供手語傳譯 

 

 

 

<上文轉載自《教聲》第2488期,如欲閱讀本期《教聲》完整內容,請按此處。>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