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乃磐石・教會為家 香港聖公會開基180周年暨教省成立25周年
(吳臻偉攝) 香港聖公會開基180周年暨教省成立25周年感恩聖餐崇拜於10月23日下午假伊利沙伯體育館舉行,由教省主教長陳謳明大主教主禮,普世聖公宗秘書長珀安道主教(The Rt Revd Anthony Poggo, Secretary General of the Anglican Communion)講道,教省所有大主教和主教(包括榮休)、海外大主教和主教,以及全體教省和海外聖品參與共祭。
當日的教省聯合詩班有320人,由香港聖公會聖樂團、教區和傳道地區各堂派出的詩班員,以及聖馬可中學合唱團、聖士提反書院合唱團、何明華會督銀禧中學合唱團、拔萃男書院合唱團和拔萃女書院合唱團所組成,並有銅管小組伴奏,吳庭頌、葉翹瑋和陳恩亮司琴,教省音樂總監楊欣諾指揮。香港聖公會侍從團亦召集了過百人擔任聖壇侍從。
適逢聖公宗東亞議會(CCEA)主教會議剛在香港舉行完畢,議會的大主教和主教們及配偶藉此機會,一同參與感恩崇拜和晚宴,分享主內兄姊情誼。
珀安道主教講道(馬文駿攝)
珀安道主教講道時以「主乃磐石.教會為家」為主題,他先解說到底怎樣才是一家人,所有跟隨基督的人都是上帝的兒女,約翰福音一章12節:「凡接納他的,就是信他名的人,他就賜他們權柄作上帝的兒女。」這裏指出既然他們是上帝的兒女,就意味着他們是上帝家的一員,而且每個人都必須自行主動成為上帝的兒女,而不是透過你們的父母。大家都知道,上帝只有兒女,沒有孫子孫女。
在上帝這個大家庭裏,我們也是普世聖公宗家庭的一員。普世聖公宗由42個教省組成,香港在1998年成為這個家庭的第38個成員。基於與英格蘭聖公會的歷史淵源,普世聖公宗所有成員教會亦必須與坎特伯里大主教共融。
普世聖公宗大家庭的權力是分散的,不奉行中央集權,不由任何一個教省領導。所有42個成員教會都是自主的,各自管理自己的事務,但我們又是互相共融的。每個教省有自身的主教長或總主教、主教、議會形式的教會治理團隊,廣納聖品和平信徒的聲音。
珀安道主教指出:「在這個結構中,我們更能省察自己作為信徒,作為跟隨基督的上帝兒女的個人呼召。」
(© 教聲/ ECHO)
當日的福音經課(太十六13-19)中,耶穌向門徒提問了「人們說人子是誰?」彼得的回應最能打動耶穌,彼得直言耶穌就是那位應許要來的,人們期盼已久的彌賽亞。珀安道主教讓會眾反思:如果今日有人問你這個問題,你又會如何回答呢?在17節描述了耶穌深邃的回應,他說彼得的回答是上帝親自給的啟示。然後,他公開宣講彼得是磐石,教會將會建造在磐石上。關於這句話的意思,歷來眾說紛紜,但耶穌明顯藉此在某程度上肯定了彼得的領導,他亦確實成為了耶路撒冷教會第一位偉大領袖,和後來羅馬教會的領袖。
珀安道主教指出,教會的根基磐石就是耶穌基督自己,聖保羅在寫給哥林多人的第一封信中稱基督為「根基」(林前3:11)和「磐石」(林前10:4)。在以弗所書中,保羅稱基督為「房角石」;有趣的是,他是「被建造在使徒和先知的根基上」(弗2:20)。在彼得前書二章4至6節讀到,所有信徒都因信靠耶穌基督而加入上帝的教會。我們這些跟隨他的人就好比活石,要被建造成屬靈的殿。
聖公會中的分歧和分裂難免帶來了挑戰,因此與抱持最廣泛不同觀點的人接觸是至關重要的。正如聖保羅在歌羅西書三章14和15節所言,我們要以愛貫穿所有美德,致力和睦相處。和睦相處並不表示沒有分歧,而是我們尊重彼此的觀點,尊重聖公會大家庭中所存在不同的背景和信念,甚至不同的神學觀點。
珀安道主教謂,當大家慶祝這個教省的成立周年時,肯定是在延續以耶穌基督為根基的教會。香港聖公會過往一段時間所作的聖工,表明這是上帝國度裏的上帝教會;不僅在香港,在世界其他角落也一樣。
英格蘭聖公會於1843年來到香港和澳門,創辦了學校和社會服務網絡,包括孤兒院和長者護理中心,還有青年、醫療和保健服務。180年後的今天,教省在香港及澳門已開辦了超過120所學校和200多個服務單位,珀安道主教認為這是多麼感人和欽佩的成果。而在合一事工上也堪稱典範,與中國大陸三自教會保持良好關係,相互尊重。在普世聖公宗不少教省—包括英國—處於困境中的教堂、學院和啟動工作中,都很到香港聖公會的慷慨支持。
珀安道主教深信香港聖公會是連接西方和東方、大西洋國家和東亞(特別是中國)的重要橋梁。香港聖公會在普世聖公宗的策略,其重要性遠遠超過了香港教省的面積,所以感謝香港教省所成就的一切。願上帝的光繼續照亮每一位和整個教省,並透過整個教省發出上帝的亮光。
(© 教聲/ ECHO)
(© 教聲/ ECHO)
(© 教聲/ ECHO)
<上文轉載自《教聲》第2486期,如欲閱讀本期《教聲》完整內容,請按此處。>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