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聖公會在這個九月迎來一片新氣象,明華神學院有來自澳門傳道地區聖保羅堂的梁秀玲姊妹,和西九龍教區諸聖座堂的曾振雄弟兄。而在聖馬太日晚上,陳宇豪弟兄將被按立為會吏,而莫冠文會吏將被按立為牧師。讓我們聽聽這群新神學生、新會吏和新牧師的心聲吧。
Adam(左)和Michael將於9月21日被按立為牧師和會吏 不是升職,是身份轉變
最近不少教友恭賀我即將被按立為牧師;其中一位弟兄在散堂握手時說道:「會吏,恭喜你升職!」我下意識地回答:「不是升職,是身份轉變!」
事後回想,「身份轉變」並不只是客套謙遜,而誠然是事實的真相,這個真相使我倍感戰兢。經過多年的尋索與預備,我終於要在上帝的教會被按立為牧師/司祭(Priest),當想到這一職責是為要分享基督作為牧人和司祭的身份,怎能不令我惶恐與驚懼呢?
上主把他的羊群與百姓交付在牧羊人的手中,牧羊人負擔起照顧、餵養、引領和守護的角色,牧師也在主教的領導下,與其他牧長一起同工為群羊的益處而服務;這不是一份職業的轉變,而是身份的驟然改變。如同戴上婚戒成為他人的配偶、孩童呱呱落地成為他人的父母,這是一生的承諾與整個生命的劇變。
而被按立為聖禮的施行者,更表明我今生將要無間斷地分享基督的祭司職任。祭司者,乃代表眾人向上帝獻祭及陳情者,亦乃上帝使用以彰顯其臨在與旨意者;這兩者的高峰在聖餐的慶祝,但又必然貫穿在每日的生活中。但不配者如我,焉能一刻擔此重任?所幸者,上帝揀選有缺憾的瓦器承載寶貝,為要彰顯他的大能與憐憫;又所幸者,信徒的團體接納不完美但卻真誠的僕人。
求上主助我,請弟兄姊妹扶持接納我。
莫冠文(Adam)
祈求一顆敏銳聖靈的心
各位好,我是Michael(陳宇豪)。承蒙上主的恩典將會在9月21日受按立為會吏。由我萌生全時間事奉上帝的想法開始,至今已超過20年。這條路真的很迂迴曲折,也有一些崎嶇顛簸,但當中更多的卻是上帝的恩典。
我讀聖公會的中學,自然地被老師邀請參與教堂的青少年團契,就這樣一直在青山聖彼得堂成長。中學畢業後我就投入社會工作。大約20歲那年,在一個佈道會中深受感動,立志要把生命奉獻給上帝使用。從那時起,我心中有一股強烈的感動,要讓人因為遇見耶穌基督而獲得豐盛的生命。後來我一邊在教堂擔任青年幹事,一邊在夜間修讀神學課程。之後在信義宗神學院完成神學學士學位,隨即在聖馬太堂服侍。後來轉到諸聖座堂擔任堂校服務副主任一職,負責小學的福音工作。及後又獲西九龍教區給予機會,擔任教區助理青年幹事,協調教區的青年事工發展。
在這廿多年之間,我不斷在學習與事奉之間尋問上帝的心意,探索自己的召命。當中經過滿腔熱情,也有沮喪失意;試過胸懷大志,也會迷失方向。在這過程之中,上帝的恩典卻從不缺乏。而且獲得很多牧長提點、栽培、教導、甚至督責,使我逐步認識牧職的意義。
蒙教會選召,在明華完成了三年訓練,今天被差派到聖三一座堂服侍,我內心充滿著激情。三一座堂不但有令人着迷的歷史,而且擁有極大的發展空間,加上人才濟濟,能夠在這裏開展我的牧職,實在是上帝極大的恩典。於我而言,未來仍然是一個學習的旅程,學習成為上帝忠心的僕人,學習成為一個牧者去牧養教會。因此,我也將會面對很多不同的、新的挑戰。盼望能夠藉着禱告常常保持一顆敏銳聖靈的心,憑信心堅定回應上帝的旨意。
陳宇豪(Michael)

Simon和Queenie在明華神學院正式展開三年的神學生生活
為主而活
我是諸聖座堂的教友,在全時間進入神學院前,在建築工程的行業工作。
在大學修讀建築工程,畢業後也順理成章進入工程行業,工程工作開闊了我的眼界,也讓我學習到如何與不同的人合作和溝通,但在進入工程行業的日子裏,我清晰知道工程工作並不適合自己。因此在九年的工程工作中,我一直在尋索上主給我的召命。
讓我萌生全時間事奉念頭的源自一個簡單但我卻會銘記一生的片段,有一次,我如常在工作中,想要把預備好的文件交給上司,過程中無意間看到同事枱頭放着一個刻上「為主而活」四個字的擺設,對在教會生活了超過二十年的我來說,這個字詞也許已聽了或看了過百次,但在那時那刻看到這個擺設,我整個人頓時停了下來,心中湧出按捺不住的感動,同時腦海出現要全時間事奉的想法。
及後我約見不同牧者傾談,在此也要感謝范晋豪牧師、池嘉邦牧師、葉子良牧師和梁智偉牧師,他們鼓勵我在工餘修讀神學,更多參與教會事奉,並與我一起明辨上主放在我心中的召命是甚麼。工程工作很繁重,工作時間也很長,要同時兼顧學業和教會事奉其實相當疲累和困難。然而,當我投入在神學學習、教會的生活、團契和營會中時,心中的火熱是在工程工作和其他場景中從未有過的,慢慢我便認清自己的召命,並踏上全時間讀神學的路。
回想過往的日子,我在諸聖堂接受嬰孩洗禮、在聖米迦勒小學學習、並在諸聖座堂認識一班生命路上的同行者,感恩上主讓我能在聖公會成長。在未來的日子,求上主幫助和使用我,讓我不單在教會中學習成長,更是獻我一生參與在他的工作中。
曾振雄(Simon)
天父的呼召有如愛情
各位弟兄姊妹,主內平安!我是來自澳門聖保羅堂的梁秀玲(Queenie)。感謝天父的恩典,讓我在這學年有機會進入明華神學院受訓,為日後的事奉作準備。美國耶魯大學史坦伯格(Sternberg, R. J)教授於1986年發表愛情三元論理論,說明愛情分別由親密(intimacy)、激情(passion)、承諾(commitment)這三大元素構成,容我嘗試將天父呼召我的經歷用愛情作個比喻。
我第一次收到呼召在2003年的年初,那時高三的我正要思考升大學的方向。記得有一天,我跟教母王香芳會吏說:「我想做牧師,我要讀神學!」那個想法來得很快,就如激情(passion)一樣,但現在回想,激情的發生總是有伏線的。2000年9月,我轉到聖公會澳門蔡高中學升讀高中,在校內我遇到很多很好的基督徒老師,亦因加入了學校歌詠團的緣故,讓我有更多機會「體驗」信仰。如學校每月一次由童軍、青獎、歌詠及教堂詩班一同舉行的聯合崇拜,那時還未參與過教堂崇拜的我,每每看見侍從帶領詩班,於學校禮堂尾門列隊高歌進場的畫面,內心都有一份莫名的感動,感恩當時歌詠團指揮黃廣強老師常邀請及鼓勵我參加堂校合辦的不同福音活動,讓我更認識信仰及開始參與教會團契。2002年7月,我參加了學校的香港生活體驗營,與老師、教堂大專生導師及幾位學生同住在明華神學院21天,我們同食同飲,一同外出拜訪做服務,也有留在神學院一同禱告及靈修分享等;有一天靈修時,我讀到馬太福音28章19-20節:「所以你們要去,使萬民做我的門徒;奉父、子、聖靈的名給他們施洗;凡我所吩咐你們的,都教訓他們遵守。我就常與你們同在,直到世界的末了。」我從這段經文十分清晰聽到天父對我的呼召。
雖然上主那時並沒有馬上開門,但接下來他讓我經歷了長達20年與他的親密(intimacy)關係,他讓我更認識自己的欠缺與軟弱,更讓我經歷他無盡的恩慈與大愛。上月底,丈夫及兒子陪伴我一同舉家搬來香港接受三年的神學訓練,讓我為回應天父呼召作出承諾(commitment)有更好的準備,請大家為我們代禱,盼望日後有機會認識大家,再與大家分享天父在過去日子陶造我的經歷,阿們。
梁秀玲(Queeni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