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省青年呼召營已於6月29日至7月1日圓滿舉行。是次營會以「從靈開始」為主題,共有12位來自三個教區,共八個牧區的青年參與。
營會活動包括:主題分享、查經、泰澤晚禱及聖餐崇拜。首天營會,梁智偉牧師及張文偉牧師以棋盤活動及遊戲,先讓參加者自我介紹,並藉此破冰,了解參加者的心靈狀態以及各自興趣。
軛定厄?呼召與工作見證
張文偉牧師作首場主題分享「軛定厄?呼召與工作見證」。張牧師從古希臘對工作的見解談起,指到了中世紀仍延續相近概念,阿奎那甚至認為工作只會阻礙人親近上帝,這成了隱修主義的基礎,產生默想優先,行動為次的想法。相反,聖本篤修會的會規中兩大宗旨即為祈禱與工作,鼓勵在默想與行動之間要取得互相平衡。可惜,其後很多修道院因繼承貴族財產甚多,工作只流於形式,脫離現實生活,甚至產生屬靈屬世二分論,忘卻在日常生活及工作中活現信仰。
到現代世界,信仰再次被提醒應是腳踏實地,工作不應被視為次等。反之,能在工作崗位中實踐信仰,是每人應當追尋之召命。可是,工業革命後,卻又走向另一極端,效益至上的工作,反使人疲乏不堪。其實在勞碌之中,更需要尊重靈性生命,尋求平衡並聆聽上主對人的真實呼召。
晚上,張梓賢牧師主領查經,查考《便西拉智訓》第三十八章24-34節,指出各種工作皆能榮耀上主,上主會在不同工作的選擇中給大家各自的呼召,只要細心聆聽必能知道呼召所在。聖公會在堂校社服都有不同的事奉崗位,他邀請大家反思該如何發揮上主給各人的呼召。
誰喚你名:工作選擇與上帝的召命
第二天上午,梁智偉牧師主講「誰喚你名:工作選擇與上帝的召命」。梁牧師指出人在社群中各按其能力,貢獻自身的才華,人應積極投入世界的治理和救贖。工作是為各人受益而非損人利己,各人都有社會義務,抗拒社會不公。他又指出聖公會使命五標記,正是給信徒事奉與工作的指引,鼓勵參加的青年人反思在他們希望從事的工作與事奉中,如何能改變社會上的不公義結構?又如何有益於友鄰?
其後,張文偉牧師與參加者查考《以斯拉記》第一章,藉當中有關重建聖殿的內容,鼓勵青年思考自己的熱枕何在,並思考事奉的初心。如何讓自己的生命更好的呈獻上主以榮神益人?在尋找呼召時,大家的生命有甚麼需要「重建」?又如何在呼召中活現信仰。
在聖公會服務的召命
第二天晚上,陳謳明大主教親臨營會與青年分享「我在聖公會服務的召命」。大主教認為,思考呼召有三個必需要點。首先,必先具知識,這不但要求各人需有一定的學歷,同時也需要有一定的人生歷練,方能使事奉相得益彰。他笑指近年按立的牧者多已年過三十,正是因為教會期望牧者不單有神學知識,更期望他們有一定的工作經驗,對世情有多一點理解方能有益於牧養。
大主教也認為,人的素質十分重要,回應呼召最好的方式就是活出優良的屬靈素質,這才能使人看見信徒的好行為,便將榮耀歸給天上的父。此外,靈性深度也是極其重要,甚至可視為事奉的基石。一個有學問、有經驗的人,如沒有靈性深度,就如將房子建在淺土上,水一沖即散。當信徒回應呼召,榮神益人就成了大家唯一的目標,一切名利,個人益處都不重要。
聆聽上主的微聲呼召
第三天上午,張梓賢牧師主講「誰喚你名」,他先請青年人由擇業的因素思考,鼓勵青年要訓練明辨的能力,去聆聽內心深沉的節拍,因這可能是上主微聲的呼召,他鼓勵大家將來嘗試參與不同的性格測試,這有助大家更深入認識自己,能幫助自己思考事奉及生命的方向。
呼召營最後以聖餐崇拜作結,梁智偉牧師講道時,以他個人經歷作分享,當他二十多歲時已感蒙召,期望成為牧者事奉上主。但當時仍然年輕,在長輩鼓勵下到中學任教。當時心想教師也是一份好職業,而且更能在學校傳福音。可是,第一年教學卻得到上司指他「不適合教書」的評價,梁牧師雖感失望,甚至有放棄的念頭,但也希望學校再給他機會,於是他向上司請教,找到問題癥結後加以鍛鍊改進,又到教育學院修讀教育文憑,終於克服了困難,而且深愛教學工作,到進入神學院前也相當不捨。梁牧師鼓勵青年人,尋索呼召的歷程,未必一帆風順,但只要有堅忍的心,保持勇氣與主同行,上主必指引應走的路。
張文偉牧師主持閉會聖餐崇拜 梁智偉牧師講道
以下為多位教省青年呼召營參加者的營後感想
是次聖召營的主題分享、查經環節和日常禮讚讓我對侍奉與呼召有一番新體會;也讓我能反覆思考上帝話語,在安靜獨處時,感受到久違的平靜與安寧,就如天父正坐在我身旁陪伴我一樣。
—王靖(靈風堂)
呼召營提醒我作為基督徒,應無時無刻都在侍奉主,不論在崇拜中,或是在日常工作中,我們都在與他親近。我們應存謙卑的心,敏銳於他的聲音,領受其召命和引領。在疲乏困倦時,亦不忘給自己閒暇去休息、重整、得着主的安慰。
—黃德望(基愛堂)
還記得營會第一日,有牧者問我們在營會中有甚麼期望?我的回答是希望從生活中有時間休息,但經過不同的查經及分享後,漸漸正視自己的呼召是甚麼。其實我由中四開始已經想在堂、校中服務,這次在營會不同的討論以及和牧者的單獨對話後,盼望再在上帝的塑造下,可以回應召命。
—嚴梓鋒(聖約翰座堂)
呼召營令我明白到信仰跟我的關係。記得有一條問題是「當我們對服侍感到疲倦時,要怎樣重新找到上帝對我們真正的呼召」。我相信就是要給自己空間靜一靜,因為疲倦時,負面情緒會影響到服侍,可能會拉遠了我們和上主的關係。靜一靜,就能重新找回我們服侍的初心,更能親近上帝。
—劉慧婷(聖匠堂)
在營會中,我們透過各種討論探討呼召的不同面向。最深刻的是每日的早、午、晚禱,讓我切實明白生命之中各樣的事都要交託並感謝主。希望在往後的生活中,我能繼續尋覓上帝的呼召,並在生命中實踐上帝的教導。
—周子仁(聖保羅堂)
呼召是甚麼,實在很難三言兩語說得清。感謝幾位牧者在三日兩夜的營會中的分享和啟發,作為超齡的參加者,感恩有此機會與一眾年青人一起走在這條尋索的路上。這幾天實在有很多值得深思的問題:審視自己,有甚麼需要拆毀、重建?心中最渴望的是甚麼?何謂有意義的人生?我想,這些都能幫助我們,尋找上帝在我們身上獨特的召命。
—姚子健(北角聖彼得堂)
在呼召營中,我最深刻的是第二天晚上,大主教親臨到我們當中,分享他事奉旅途的苦與樂,還有他提醒我們要「堅持」。我們在選擇工作和開始事奉時,大多數都會懷着熱誠、憧憬和夢想,希望透過自己的能力和信仰,貢獻社會和將最好的呈獻給上主。但當我們遇到不同的挑戰、挫折、自傲時,初心很容易就會被遺忘;一旦遺忘,我們就會偏離和迷失。所以最重要是學習「堅持」,堅守自己信仰的初心。大主教的提醒,令我聯想到一段經文,「我們若將起初的本質堅持到底,就在基督裏有分了。」(來3:14)不論在生活上,工作上,事奉上或信仰的旅途上,都要「堅持」自己信仰的初心。弟兄姊妹,我們共勉之。
—江子軒(聖馬可堂)
這次的呼召營提醒了我,要去細察以及回應生活中上帝預備給我的召命。縱然此刻的我尚未準備好,但上帝必會在旅途中好好磨練、保守我。這次營會亦讓我認識到聖公會牧師生活化的一面,打破了我對牧師的刻板印象,確切地感受到聖公會作為一個大家庭的意義。
—梁銘耀(靈風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