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島教區 東九龍教區 西九龍教區 澳門傳道地區  
 
  香港聖公會
主頁  |  聯絡我們  |  網站地圖     Eng  
 


 
 
 
2023年6月11日
第2466期
 

In Christ We Serve 西九青年成長計劃2023

  

西九龍教區舉辦的青年成長計劃今年以「In Christ We Serve」為主題,已於5月24日至6月3日期間進行,13位分別來自八個牧區及傳道區的應屆中六畢業生及大專生參加者,在李文祺牧師和張梓賢牧師的帶領,並多位青年領袖擔當籌委及同行者下,深入認識香港聖公會的社會關懷工作,一同反思基督教信仰與社會服務的關係,並探討教會以及個人如何實踐在基督裏服侍的呼召。

青年成長計劃先以宿營作開始,參加者透過紀約翰教授(John L. Kater)的著作《門徒六訣》,一同學習和思想作主門徒的六個職分。在計劃中段,參加者分別參觀不同牧區,以及參與為慶祝香港聖公會開基180周年暨教省成立25周年的「堂、校、社服發展日」,認識香港聖公會「三頭馬車」的概念。

計劃後半部分的重點是認識聖公會社服單位和牧區的社會關懷工作。參加者先後到訪同心村和香港聖公會麥理浩夫人中心,認識他們的服務並參與義工體驗活動,又到聖多馬堂了解牧區的社關事工,最後邀請陳謳明大主教與一眾青年人共進午餐和團契相聚。青年人積極向大主教請教之餘,亦分享到他們對教會的願景,而這位屬靈大家長的信仰教導和經驗分享也讓青年人受益不淺。 

    

且讓大家聽聽部分參加者的心聲……

這一年對我來說很有意義,發生了很多事情,例如中學畢業、開始兼職等等,今次的成長計劃反映了我在這一年的成長,面對陌生人時可否放低自卑,以更外向的姿態示眾。(基愛堂 陳智航) 

經過兩個星期的相處,我除了認識到一班相近年紀的青年人成為信仰路上的同行者,也參觀了不同聖公會社會服務機構,了解到社會服務作為實現上帝的國降臨的一部分。我們要向社會大眾分享上帝的愛,做好上帝管家的責任。(聖馬提亞堂 周沛樂)

一開始聽到要參加兩星期的活動,擔心過會影響日常工作。但經歷完整個計劃之後,無論是宿營還是社區服務,都讓我深入了解聖公會種種的服務,包括同心村和麥理浩夫人中心等,令我知道實踐的重要性,我會銘記這次體驗,希望日後可以活出基督的榮耀。(聖安堂 丁景義)

今年西青主題是認識聖公會的社服和門徒六訣。這兩星期時間讓我能專一投靠主,歸回靈魂安息之處。西青的完結才是我們青年人實踐信徒使命的開始。願我們因着基督,偕同基督,服侍人群,作忠心的僕人。(荊冕堂 蔡詠欣)

有幸今年暑假和十多位青少年更新對聖公會的認識。在計劃裏,我的疑問得到解答,例如:為何很少在聖公會屬校和社服機構裏見到聖公會教友的蹤影?有甚麼即時的行動去回應問題呢?在計劃的啟發下,我期望修讀輔導學碩士,學習關於心理及輔導的技巧,不論「自用」或在教會中,定能造福人群。(諸聖座堂 林俏琦)

這次西青活動令我更深入了解到聖公會堂、校、社服「三頭馬車」的工作與日常運作。當然最開心的是在3日2夜的營會中進行了不同的精彩活動和遊戲,令我獲益良多,同時也和同伴建立了很深厚的情誼,希望來年再有機會參加。(聖約瑟堂 李承霖)

短短兩個星期的西青成長計劃,讓我認識了更多有關三頭馬車的運作及了解門徒六訣,又認識了不同的牧區的青年人、並與大主教會面時能夠得到提醒及教導。盼望我們都緊記:In Christ we Serve。(聖腓力堂 林皓晴) 

我設身體會到社會服務者謙卑服侍別人的心,亦反思自己的信仰,學習如何在現今的世代中活出基督的精神,作世上的光和鹽。(荊冕堂 李子瑩)

西青成長計劃令我們開始發掘自己內心深處服務他人的心。計劃雖然完結,但我們的路才剛剛開始,希望可以和大家一直在侍奉上帝這條道路上互相扶持、同行。(主愛堂 胡敏純) 

作為信徒,返教會並非去一個私人會所,有別人來服事你,而是應該走出教堂,「以愛心的服侍回應世人的需要」。成長計劃中不同社服體驗,讓我見識到香港聖公會如何去回應社會需要,既提醒自己要由被服侍變成僕人,亦反思自己有否活出上帝的樣式,不禁感嘆做基督徒實屬不易。(諸聖座堂 馮樂勤)

參加這個計劃最大的感受就是自己的眼界擴闊了。第一次參加社服類型的活動令我意識到,以前的自己總是待在舒適圈,實在太過井底之蛙。這次計劃幫助我反思並調整自己的心態,也很感激兩位牧師與各位同行者的陪伴,他們對每位參加者都十分用心。(荊冕堂 鄺施雅)

 

<上文轉載自《教聲》第2466期,如欲閱讀本期《教聲》完整內容,請按此處。>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