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者巡禮】 坎特伯里的聖奧古斯丁
坎特伯里的聖奧古斯丁(St Augustine of Canterbury),本篤會士、英格蘭教會首任坎特伯里大主教。香港聖公會第八屆總議會在2019年6月通過修訂教省的教會年曆,將5月26日訂為坎特伯里的聖奧古斯丁的紀念日。
基督教早在羅馬不列顛時期(Roman Britain,43-410)傳入英倫,與當地多神教並存,戴都良(Tertullian,150-230)在其著作《駁猶太人》(An Answer to the Jews)中曾提到:「……舉個例子,時至今日,蓋圖利各部族(Gaetulians)、摩爾人(Moors)的邊界、西班牙的疆域,高盧各民族,還有不列顛人(Britons)經常出沒之地,羅馬人都無法接近,但都被基督降服。」可見基督教早已在二世紀甚至是一世紀末已在英格蘭傳布。
教宗聖大額我略(St Gregory the Great,590-604)對宣教充滿熱誠,尤其心心念念希望感化崇奉日爾曼神祇的盎格魯-薩克遜人。當時英格蘭的肯特王國國王愛德培(King Aethelberht),他的王后是已皈信基督的法蘭克王國國王查理拔(Charibert I)的女兒柏莎(Bertha)。柏莎出嫁時,查理拔還指派一名主教呂德(Liudhard)隨行到肯特,以便柏莎在肯特保持信仰生活。因此學者普遍相信,愛德培對基督教信仰並不陌生。
596年,教宗派遣本篤會羅馬聖安德烈修院院長奧古斯丁前往肯特宣教。奧古斯丁偕同約40人在597年初抵達肯特東部的薩尼特島,隨即要求晉見國王,並聲言為國王帶來好消息:那些聽從他的話的人,必定會在天堂得享永福,跟真正永生的上帝,一同得到一個永恆的王國。
據比德(Beda,約673-735)的《英吉利教會史》(Ecclesiastical History of the English People)記載,愛德培不出幾天就到薩尼特島與奧古斯丁見面,但愛德培當時因為古老的迷信,擔心這批來自羅馬的客人身懷妖術,因此不允許奧古斯丁在室內接近他,而是偕同隨扈在戶外與他們見面,以便可以隨時反擊。
相傳,愛德培是在一棵橡樹下與奧古斯丁會晤。愛德培聽過奧古斯丁的宣講後表示欣賞,承諾不會阻撓奧古斯丁在肯特傳道,且邀請他們到王都坎特伯里城居住。據說,愛德培在同年的聖靈降臨日領洗。
由於國王受洗,不少肯特貴族、平民都皈信基督。597年11月,奧古斯丁渡海到高盧,受亞爾勒總主教(Archbishop of Arles in Gaul)維哲思(Virgilius)祝聖為主教,成為首任坎特伯里大主教;愛德培亦撥地予奧古斯丁興建聖堂、修院。
奧古斯丁之後遣使向教宗報告宣教進度,要求增派同工到肯特推動教會發展。601年,教宗差派梅理道、猶思道、寶琳等,帶同書籍、聖髑、祭衣、禮儀用品前赴肯特支援奧古斯丁。
奧古斯丁按照教宗的訓示治理教會,沒有強硬摧毀盎格魯-薩克遜人的異教習俗,而是採用「取而代之」的方式,例如他未有拆毀異教神廟,僅將之改建,移除異教陳設及祝聖後,即用作為教會崇拜之所;至於異教節日,奧古斯丁則併入教會年曆以殉道聖人的紀念日代替。據《英吉利教會史》記載,奧古斯丁還常常顯露神蹟勸化當地民眾,教宗因此特別寫信提醒他,要他對上帝賜予的神恩謹慎戒懼,切莫沾沾自喜。
605年5月26日,奧古斯丁安息。由於他為英格蘭教會聖統奠下深厚根基,奧古斯丁因此亦被稱許為「英格蘭的使徒」(Apostle to the English)。
奧古斯丁在坎特伯里的墓地
<上文轉載自《教聲》第2463期,如欲閱讀本期《教聲》完整內容,請按此處。>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