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大主教就任後首訪澳門 為事工發展及信徒成長感恩
聯合堅振禮讓聖堂再次熱鬧起來(© 教聲/ ECHO)
持續三年的新冠疫症讓港澳間往來受到限制,導致不少家人、親友很長時間難以相聚,但雖如此,香港聖公會教省主教長、澳門傳道地區主教陳謳明大主教早已決意,於本年初前往澳門探望他心裏一直記掛的信徒。隨着港澳雙方陸續放寬通關安排,大主教與澳門信徒、同工及各社會人士見面的時間更加充裕,讓我們一同回顧大主教十天澳門之旅。
25年來拾星路 同行勇闖創未來
2月18日,聖公會澳門社會服務處舉行25周年感恩崇拜及晚宴,「25年來拾星路‧同行勇闖創未來」是慶典的主題。大主教在感恩崇拜的講道中,提及「拾星」是源自一個故事,講述一位老人在海灘上,將那些被潮水沖到岸上的海星逐一送回大海,但海灘上有成千上萬的海星,一個老人又怎能將所有海星送回大海?在旁人看來這位老人所作的事好像起不了很大作用,但老人說︰「朋友,至少對這隻海星來說,就大有分別了。」耶穌在山羊與綿羊的比喻中,提到大審判時,唯一的標準就是「這些事你們做在我弟兄中一個最小的身上,就是做在我身上了。」(太25:40)主耶穌藉關顧弱勢社群去建立天國,營造天國環境,創建天國文化,宣布上主禧年的來臨,也是一個「拾星、勇闖」的過程,而大家今天的責任,就是承傳基督所託付的使命,只要大家做好能做到的,不放棄任何一個,更好地建設自己的家庭、社區,天父必會使用各人為澳門、為國家及為世界創造更美好的明天。
左:澳門社會服務處25周年感恩崇拜 右:澳門社會服務處25周年感恩晚宴合唱環節(© 教聲/ ECHO)
我們都有基督的形象
2月19日下午,澳門三所中文堂(聖馬可堂、聖士提反堂、聖保羅堂)於澳門聖馬可堂舉行聯合堅振禮,共有42位弟兄姊妹接受堅振。大主教問︰「大家知不知道,其實我們都有基督的形象?而我們又是否有信心對自己說,當人看見我們,也就看見基督?」大主教解釋形象與圖像不同,圖像是外在面容,但形象是指人內在生命形態。主耶穌同時擁有五重身份︰亦神、亦君、亦父、亦師、亦友,他在信徒生命中以不同形象出現來幫助大家。
與此同時,每一個信徒心裏都有一個耶穌像,當大家聽從耶穌,大家的思想、言語、行為,就會以基督為準,以耶穌的眼光看這世界,以耶穌的心去愛這世界,讓他的像就會在各人的日常生活、待人處事中顯明出來。願意聽從基督,效法他承擔使命,跟他上山瞻仰他的榮光,也願意下山,背起各人的十字架跟從他。那麼,大家也應該有這樣的信心︰「誰看見我們,也就看到基督。」
左:陳大主教在聯合堅振禮分享如何彰顯基督形象 右:施行堅振禮
你本是塵土,仍要歸於塵土
2月22日晚上,三所中文堂於澳門聖士提反堂舉行大齋首日塗灰禮暨聖餐崇拜。大主教分享提到中國人雖然明白歸於塵土即死亡之意,但聽起來總帶有消極、不安的意思,因此索性不去面對,好像不去提就不會發生似的。他以漫畫老夫子的其中一則故事作比喻,老夫子因難以面對自己的容貌漸變蒼老,於是買了幾張美男子的大海報貼在鏡上,使他每次看着鏡子時,都只會見到英俊瀟灑的美男子,從而自我陶醉一番,也避過看清楚自己衰老的面容。
大主教提醒,信徒在大齋期中其中一個功課,就是「撕下海報,面對鏡子,看清情況,積極裝備」。唯有願意承認及接受自己的種種限制及軟弱的事實時,人才能夠以謙卑的心、去投入將靈氣吹入人們之中的上帝裏面。人們歸回塵土的事實,乃叫人反省檢討、積極生活,這樣人才有一顆更新的心靈及明亮的眼睛,去看清楚一切的軟弱及限制,以預備身心去進入聖周及復活期的慶典。他特別欣賞馬禮遜堂(英語堂)的兄姊對信仰的渴慕而願意參與其中,並主動向他了解講道中的教導及分享。
左:聯堂大齋首日塗灰禮暨聖餐崇拜 右:大主教指人歸回塵土的事實,乃叫人反省檢討、積極生活。
勉勵澳門信徒讓人得主賜福
除了上述三個聚會外,大主教亦於2月20日拜會澳門特首賀一誠,2月24日晚出席了「Talk with 大主教」青年交流活動,2月25日主禮「千里同風」—澳門六宗教文化及文物展開幕儀式,2月26日主持澳門聖保羅堂副堂奉獻禮,還有到訪天主教團體及澳門中聯辦等,大主教亦有與當地律師會面,為澳門成立傳道教區作準備。陳謳明大主教分享,在這十天的相處中,最感恩能看見福傳事工的發展及信徒對信仰的渴求和成長,亦勉勵澳門信徒既要有上帝樣式,也要有上帝的靈,去肩負起他們在地上的使命和責任,與主同工,讓更多的人得着天父的祝福,生命變得更豐盛。
澳門特首賀一誠會見傳道地區堂校社服管理層
<上文轉載自《教聲》第2452期,如欲閱讀本期《教聲》完整內容,請按此處。>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