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島教區 東九龍教區 西九龍教區 澳門傳道地區  
 
  香港聖公會
主頁  |  聯絡我們  |  網站地圖     Eng  
 


 
 
 
2023年2月19日
第2450期
 

第十八屆普世聖公宗諮議會加納舉行 再思聖公宗五個使命標記

 

 由西非教省主辦的第十八屆普世聖公宗諮議會(ACC 18)於2月12至19日在加納首都阿克拉舉行,是次議會的主題是「今天和明天的五個使命標記」(The Five Marks of Mission Today and Tomorrow)。

普世聖公宗諮議會每三年舉行一次,邀請來自42個教省、普世聖公宗群體成員教會的聖品和平信徒代表,在這八日的會期內每天藉着祈禱、敬拜、研讀聖經,一同審視這五個使命標記,還就共同關心的問題進行討論。此外,大會又安排於2月15日訪問加納中部地區的首府海岸角(Cape Coast)。

  韋爾比發表講話(© Neil Turner for the ACO 

   

 韋爾比被任命為加納海岸角奧瓜阿(Oguaa)的酋長(© Neil Turner for the ACO

坎特伯里大主教韋爾比在會議第一天發表講話,他提到自第一個五旬節以來,教會的任務就是宣揚上帝的奇妙作為,並呼籲人們活出基督的樣式,過蒙召的生活。然而,上帝的恩典在教會以外的人看來,像是醜聞一樣,在教會中,有三件事對基督徒和非基督徒來說都是震驚的醜聞。 

第一個醜聞是恩典。上帝寬恕了罪人,信徒亦尋求罪人來教會,與信徒一起生活,與上帝同行。這種來自上帝和彼此的寬恕恩典是叫人震驚,因為這否定了人類報復的權利。但正正因為上帝已經寬恕了我們,我們學傚上帝寬恕別人就變得有意義。

第二個醜聞是信徒恩賜生活。人們生活在一個依賴契約的世界裏,大家都不相信恩賜來自上帝。然而信徒事奉上帝,是建基於上帝的恩賜、立約和寬恕,而不是義務和契約。 

第三個醜聞是團結和相互依賴。在個人主義充斥的世代,社區性的互相負責幾乎消聲匿跡。人們之間的愛和同情心亦很有限,只給予和自己親近的人,亦會懷疑甚至不接受外來的權威,結果今天大多數英國和歐洲人都沒有宗教信仰。

韋爾比表示,世俗主義在美國和英國都在滋長,人們用自身的決定取代了道德和基督教信仰。許多經濟最富裕的國家,正生活在後基督教時代,現代歐洲的北方道德價值觀是一種不相信人類的罪惡和失敗的道德,它不相信寬恕,也不相信希望。這正是教會掙扎的地方。

普世聖公宗是由世界各地的教區、教省和眾多的基督徒組成的一個群體,當中有富裕有貧窮,有大城市亦有偏遠山區村莊,大家雖然都在崇拜、領受聖體寶血,會一同為教會和ACC 18祈禱,同時又有各自的生活文化和門徒訓練。各地的教會每天都經歷轉變,亦有人在上帝裏找到希望。在普世聖公宗裏面,我們雖是一體,卻不盡相同,這正是各教省相互依存,卻又自主的原因。

「五個使命的標記」是今次會議的主題,這五個標記就是:一、宣講上帝國的好消息;二、教育、施洗,並培育信徒;三、以愛心的服侍回應世人的需要;四、致力改變社會上的不公義結構,反對任何形式的暴力行為,並竭力追求和平與共融;五、致力保護受造物的整全性,維護地球的生命。這是普世聖公宗作為一個既普世又改革的教會的核心精神和行動目標。他又提到隨着時代的轉變,教會的共融工具亦須與時俱進。 

韋爾比盼望信徒,即使教會是有罪的群體,也要將信任交託給上帝。信徒要譴責罪惡,卻不要只顧糾正罪惡,而忘了去愛。因為保羅在哥林多前書12至13章曾提醒大家,當我們的行為沒有愛,我們就甚麼都不是。

普世聖公宗秘書長珀安道主教(Bishop Anthony Poggo)表示,ACC18的主題是「今天和明天的五個使命標記」,這「使命標記」是何等重要,因為它們表達了普世聖公宗對整體和完整宣教的承擔。他又謂,當想到這五個使命標記時,便想起主耶穌在拿撒勒頌讀先知以賽亞書卷的話語:「主的靈在我身上,因為他用膏膏我,叫我傳福音給貧窮的人;差遣我宣告:被擄的得釋放,失明的得看見,受壓迫的得自由,宣告上帝悅納人的禧年。」(路加福音4:18-19)。他盼望這能提醒所有人,教會的使命就是基督本身的使命。 

   鄺保羅在開幕禮上致辭(© Neil Turner for the ACO 

當了七年普世聖公宗諮議會主席,並即將卸任的鄺保羅榮休大主教於16日表示,議會來到第4日,與會者都積極參與每個環節,到目前為止未有富爭論性的議題,過程相當順利。「明天(17日)就會選出下一屆的常備委員會,希望一切順利,我亦可以順利卸任,功成身退。」

他又提到日前參加者到訪海岸角城堡(Cape Coast Castle),得悉該處昔日是販賣黑奴中心,了解到當時的黑奴遭到極不人道的對待,令他們深感不安,為何有人會作出如此殘酷的行為。「我們今早在早禱後都有為當年黑奴的遭遇和那些販賣者祈禱。」 

  

 大會安排參觀加納海岸角城堡的一處地牢,這裏昔日是關押黑奴的地方(© Neil Turner for the ACO 

另一位香港代表葉子良牧師表示,今次會議日程雖然緊密,但每日都有一個半小時的研習聖經,並以一個使命標記作為主題,除了主持人的分享,亦會邀請一個教省或地區的代表,就着研習的題目分享他們的自身經歷和體驗,例如緬甸的代表正因為並非身處緬甸才能夠參與是次會議,他分享近年在軍政府管治下,當地教會如何去教導和牧養信徒,如何走信仰的路。各地代表的分享,除了擴闊大家的眼界,亦成為彼此間的鼓勵。

     

 左:葉子良牧師與來自韓國和日本的代表       右:參加者在聖經研習討論(© Neil Turner for the ACO

 

<上文轉載自《教聲》第2450期,如欲閱讀本期《教聲》完整內容,請按此處。>

 

上一篇文章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