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島教區 東九龍教區 西九龍教區 澳門傳道地區  
 
  香港聖公會
主頁  |  聯絡我們  |  網站地圖     Eng  
 


 
 
 
2021年8月29日
第2373期
 

龐主教夫人獎學金育才傳承 聖樂風琴師事奉上帝聖化人心

去年因新型肺炎疫情的關係,教省禮儀專責委員會舉辦之「龐德明主教夫人聖樂風琴師獎學金的周年音樂會」,改以感恩崇拜形式舉行,後來,不論主教、牧師、教友及獎學金同學們,都認為這樣舉行比音樂會更有意義。禮儀專責委員會因此決定,以後都會以感恩崇拜為獎學金該年的事工向上主獻上感謝。

本年度的感恩崇拜於8月21日在聖保羅堂舉行,崇拜開始前,龐主教次女龐美堅致歡迎辭。是次崇拜正值龐楊潤餘師母110歲冥壽前夕,而本年度亦是聖保羅堂慶祝110周年堂慶,可謂雙喜臨門。

龐美堅分享謂,龐師母在2014年將近103歲高齡息勞歸主,喪禮後有親友建議謂,教省許多司琴,都沒有機會接受正式風琴訓練,龐師母生前既是聖保羅堂的司琴,不妨考慮以龐師母之名成立獎學金。後來,龐美堅與教省音樂總監楊欣諾商討後,龐美堅在教省禮儀專責委員會、聖保羅堂及林壽楓法政牧師支持下,正式成立「龐德明主教夫人聖樂風琴師獎學金」。獎學金成立六年以來,訓練了13名來自十個不同牧區的聖樂風琴師。

本年度是第四屆獎學金得獎者的結業禮,龐美堅恭賀他們道:「今天三位畢業同學,分別是基督榮光堂的劉凱齡、青山聖彼得堂的廖梓儒和聖多馬堂的盧衍柔,他們都以優異成績考獲英國皇家音樂學院八級風琴證書,遠超獎學金六級及格的畢業條件。」

龐美堅當日又為崇拜插花,她以110支百合花(Lily正是龐主教夫人的英文名字)來紀念龐師母110歲冥壽。這六朵粉色掌代表六名現在正學習風琴的學生;今年三名畢業生用了三朵橙紅掌作展現他們三年來的蛻變。九朵掌花就像蝴蝶般飛舞在百合叢中,仿似向師母致敬般;頂部以尊貴的三支紫色和兩支白紫色高雅蝴蝶蘭來感謝三位風琴導師黃健羭、吳庭頌、葉翹瑋,以及兩位評審余必達、鄭阮培恩;紫色星花代表教省音樂總監楊欣諾,感謝他如星花般把無數繁瑣的事連結一起,成就這個獎學金各項工作;最後特別以兩片芋葉代表教省和聖保羅堂,象徵好們支持及承托這計劃。

畢業班及上屆加入的同學,在崇拜中獻奏多首風琴音樂,包括鄧淑文、盧衍柔、廖梓儒、劉凱齡、陳恩亮,以及嚴佩欣。曲目包括音樂之父巴赫、法國管風琴交響曲派葛曼特、杜巴等、浪漫時期德國作曲家布拉姆斯等偉大作品。另外,為凸顯獎學金專為聖樂事奉而設,音樂會亦包括香港聖公會抗疫主題曲《重現天國境界》,及龐夫人喜愛的聖詩《晚間讚美歌》及《齊來謝主歌》。三首聖詩都由本屆新加入的同學周天啟、梁佩珊和彭雅詠領奏。

畢業證書由禮儀專責委員會主席謝子和主教頒發,畢業同學代表劉凱齡致謝辭。劉凱齡除了感謝龐氏家族、教省和聖保羅堂的支持外,她亦藉此機會向導師黃健羭和吳庭頌致謝。劉凱齡又道:「我們會將在過去三年所學到的崇拜司琴知識及風琴技巧,繼續以音樂來事奉上帝。」畢業同學亦藉此機會,向龐氏家族與指導老師致送禮物,以表心意。

陳謳明大主教在祝福前分享道:「8月22日是龐師母110歲冥壽,剛剛學員在崇拜上演奏和伴奏的時候,我感覺到龐師母也在天上微笑着欣賞。的確,在大公教會的信仰,我們相信聖徒相通,所以我相信龐師母會為我們的成就而感到高興;而作為老師、琴師,最開心就是看到一代一代的傳承,人材輩出。感謝上主,亦感謝龐氏家族,這實在不容易,但我們做得到了。」

大主教很開心看到教會的風琴師人材輩出,又再三感謝龐氏家族、聖保羅堂,還有鄺保羅榮休大主教、謝子和主教、幾位風琴指導老師、學員的家人和教友,對香港聖公會聖樂工作的無限支持,沒有他們大力的推動,教省的琴師很難有如此成就。

他又提到,以往每一年舉行的風琴演奏會,由今年開始正式轉為感恩崇拜,他很高興出席的人數一年比一年多,深信以感恩崇拜形式進行,會比演奏會更有意思。

(© 教聲/ ECHO)

 

(© 教聲/ ECHO)

 

(© 教聲/ ECHO)

<上文轉載自《教聲》第2373期,如欲閱讀本期《教聲》完整內容,請按此處。>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