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島教區 東九龍教區 西九龍教區 澳門傳道地區  
 
  香港聖公會
主頁  |  聯絡我們  |  網站地圖     Eng  
 


 
 
 
2021年7月11日
第2366期
 

康恩園大型主題壁畫活動 以藝術交織人與人的連結

談到藝術,很多人都感覺不是一般大眾的玩意。疫情期間,香港聖公會福利協會的精神及智障人士復康服務團隊,發揮他們的「小宇宙」,讓會員和同工化身藝術家,一起用畫筆將心目中的森林和動物帶進康恩園,為復康人士這個「家」注入愛與生氣。

以藝術連繫人心

「疫情為院舍生活帶來種種規限,最令會員感到無奈的,大概是無法自由外出活動,只能藉視像與親友保持聯繫。過去一年多,康恩園的服務團隊便絞盡腦汁,舉辦多元有趣的活動,希望幫助紓緩會員在『疫境』中的鬱悶、焦慮和孤單感。」儘管如此,但人與人之間的心靈間距在疫情下依然存在,復康服務藝術治療師陳詠儀姑娘於是思考如何透過藝術,讓會員之間以至與社群重新連繫。康恩「樂藝園」共融壁畫計劃亦由此誕生。

合力美化「家園」

康恩「樂藝園」共融壁畫計劃於2020年9月啟動,康恩園的戶外花園就是大家的主場,參加的會員和同工,可在舒適開揚的環境中,發展藝術潛能,合力創作以大自然為主題的壁畫,達到美化院舍和促進社群共融的目標。「計劃首階段,我們透過小組工作坊,鼓勵康恩園的會員繪畫喜愛的自然景物,如瀑布、花草、飄雪和森林動物等,其中一些作品會印在畫卡和畫布上,讓會員和同工加以粉飾,共同完成壁畫的構圖。」陳詠儀續指,康恩園的服務團隊,亦跟福利協會發展部的設計團隊合作,將壁畫構圖數碼化,製作成大型圓柱壁畫和裝飾玻璃貼。設計師更特別留白壁畫底部位置,讓參加者可在壓軸舉行的「共融壁畫日」為各種奇趣森林動物填上繽紛色彩。

肯定和滿足感

會員佩玲自中學畢業後便沒有執筆畫畫,創作壁畫對她而言是個不可能的任務,不過在陳詠儀的鼓勵下,她決定一試。「我畫了一隻小鳥,想不到雖然構圖簡單,但當其他會員和職員為小鳥塗上顏色後卻變得栩栩如生,每個人都為這幅壁畫付出不少心血!」透過計劃的社群藝術活動,佩玲有機會跟會員和職員面對面或以畫作互動交流,藉此感受到別人對她的欣賞和接納。至於會員Winnie,她一向喜歡畫畫,這次她還挑戰「孔雀開屏」:「我很用心為孔雀的羽毛上色,希望令觀賞者感受到牠的美和自信。看見自己的作品融入壁畫當中,當然高興,很有滿足感。」

感受彼此存在

「基於防疫,會員和同工須在不同時段、分批參與填色和壁畫創作活動。縱使他們不能親身接觸每個參加者,卻可一一細味不同人的畫作和心思,感受彼此的連繫和存在。在互相包容的氛圍下,會員和同工更可在別人的畫作上自由融入個人創意,接力完成整幅壁畫。有些前線同工未必認識會員,又或不擅長畫畫,但也特意抽空前來參與活動,對會員表示支持和鼓勵,增加彼此認識。從不同畫作中,同工亦進一步了解到會員的能力和心思。」陳詠儀笑言,花園的壁畫不僅成為康恩園的全新亮點,也滿載會員和服務團隊美好的回憶。

「智障和精神復康人士的人生路上較多波折,這些負面經歷常令他們懷疑自己的能力。例如遇到壁畫這種新事物,會員可能會擔心應付不來,表現抗拒。記得會員佩玲最初接觸繪畫時也欠缺自信,想不到她嘗試過後竟然愛上畫畫,甚至喜歡以藝術表達內心感受。我相信只要大家開放地多作交流,定能更加接納和認同智障及精神復康人士。」陳詠儀希望這次共融藝術創作體驗可為會員帶來鼓舞和信心,同時提升社會大眾對智障和精神復康人士的正面印象,共同為社區共融工作打造創意基地。

 

 

<上文轉載自《教聲》第2366期,如欲閱讀本期《教聲》完整內容,請按此處。>

 

上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