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計思維切合居住需要 康健指標提升居民自信
運輸及房屋局負責監察和撥款近港幣10億元予香港聖公會福利協會用作興建「同心村」,項目可建樓面面積達到42萬平方呎,位於元朗舊墟路,鄰近山貝村,以組裝合成法(MIC)建造,整個屋村分八大居住區域,住宅樓高4層,共提供1,800伙一人、二人、三人、四至五人和無障礙單位,單位實用面積由約147呎至340呎。全期合共可惠及約5,000個弱勢家庭。
同心村內設有社區廚房、兒童遊玩區、休閒區等不同主題活動區,以增加村內和社區上的居民互動和睦的氛圍。另外,「同心村」設有綜合服務大樓,提供課餘托管、親職教育、護士諮詢、輔導服務等綜合性社會設施及服務,照顧居民所需,同時提供多元化的社區參與及就業機會。
為切合未來入住居民的需要和提升他們對項目的歸屬感,村內的單位設計佈局採用設計思維和融入「以人為本」的元素。項目團隊曾舉辦「服務使用者聚焦小組及模擬居所體驗日」,邀請過百位合資格服務使用者進入1:1的模擬單位內,為單位的硬件配置提供建議。有關建議在設計中亦有採用,包括大門的開門方向、門口預留鞋櫃位、洗衣機去水位及擺放位置、必須要有上網插頭位置等。
同心村關注居民的全人健康,引入首個在過渡性房屋應用的「康健八指標」,根據居民在科技應用、健康意識、情緒管理、靈性滿足、社會參與、環境保護、財務管理和職業輔導的需要,提供相應支援,目標是鼓勵居民培養良好的生活習慣和建立自信。

(© 教聲/ ECHO)

(© 教聲/ ECHO)

(© 教聲/ ECHO)
(© 教聲/ ECHO)
<上文轉載自《教聲》第2363期,如欲閱讀本期《教聲》完整內容,請按此處。>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