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島教區 東九龍教區 西九龍教區 澳門傳道地區  
 
  香港聖公會
主頁  |  聯絡我們  |  網站地圖     Eng  
 


 
 
 
2021年6月13日
第2362期
 

小朋友體驗職場生活 化身打工仔鍛鍊解難能力

「上班又累又餓,現在最想回家吃東西!」、「比較喜歡上學,可以放假,上班要走來走去好辛苦!」這些童言童語,是一班6至12歲的小朋友,參加由聖公會東涌綜合服務兒童及家庭服務部「童夢成真」舉辦的「KIDS BOSS周末打工仔」,初嘗上班滋味後的感受。

職場體驗 提升解難能力

「KIDS BOSS周末打工仔」,顧名思義是職場體驗的活動,理念來自「童夢成真」團隊過往的服務經驗。團隊發現,現代小朋友的生活,大多圍繞校園和網絡世界,普遍缺乏主動性,生活經驗欠奉,比較依賴他人解決困難。社會工作員李穎琳舉例說:「小朋友在參與中心活動需要使用文具時,往往不知道自己的物品放在哪兒,要向媽媽或工人姐姐求救。」團隊希望小朋友在職場體驗的場景中,自己落手落腳解決困難,同時提升他們對各行各業的理解及對身邊事物的觀察。

採訪當天,參與活動的小朋友需要嘗試擔任郵差、理髮師及魚販三種職業,聽從由職員扮演的「老闆」指示,完成分信、為包裹磅重、叫賣、分辨魚類、梳頭及頭髮造型等。為了讓小朋友投入參與,團隊在布置場景上絕不馬虎,以紙皮製作了1:1的郵筒和髮型屋旋轉燈;在「童記魚檔」,同工更精心找來傳統街市的紅色燈罩及秤磅,又用發泡膠製作價錢牌,讓一班「打工仔」猶如置身真實的魚檔中。

試當真 認真看待工作體驗

活動由上午10時開始,小朋友剛到步時都睡眼惺忪,在工作過程中,由於沒有父母從旁協助,明顯有點手忙腳亂,有些小朋友從水池中舀起指定重量的塑膠海鮮時,把衣服鞋襪都弄濕了;有些則用了一整節時間穿着圍裙及手袖。擔任「老闆」的李穎琳憶述說:「小朋友的自理和工作技巧雖然幼嫩,但願意積極學習。讓團隊更意想不到的,是小朋友認真的態度,例如有小朋友會把假人頭當成真實顧客,擔心將假人頭額前頭髮撥開時會刺進「她」的眼睛;又有小朋友在魚檔自創口號『行過路過,唔好錯過!』落力叫賣,創意十足!」

其實,只要放手讓小朋友嘗試、實踐,他們還有很多成長的空間。同樣擔任「老闆」的助理程序幹事黎卓瑤表示,小朋友在體驗不同工種後,各方面都有明顯進步:「有小朋友最初未能達到禮貌要求,但經提醒後,便懂得向『老闆』打招呼及向客人道謝。」黎卓瑤謂,活動後小朋友對生活周邊事物的認知都有所提升,例如知道郵差需要將信件根據地址按區域分類、知道街市常見的魚類真正外貌等等,她笑言:「有小朋友一直以為三文魚是橙色的呢!」

主動反思 望助父母減輕重擔

完成工作後,「老闆」會按投入程度、技巧及禮貌三方面的表現評分,並按評分給予相應的「報酬」,小朋友可利用代用券換領不同價值的文具、積木、餅乾、即食麵等物品,藉此讓他們學習思考如何運用金錢,並珍惜父母給予的一切。當天有小朋友放棄了自己喜歡的玩具,選擇換領生活必需品,因為他體驗到父母工作的辛勞,希望可以減輕其負擔。

家長對活動的反應十分正面,6歲的顥霖平日性急、坐不定,媽媽發現擔任理髮師的灝霖,在嘗試紮辮時表現細心,與平日的他有很大分別,灝霖更說道:「媽媽上班很忙碌,我會珍惜媽咪買給我的東西!」另外,亦有家長謂孩子參與活動後,學會主動幫忙做家務,執拾房間及玩具箱。

聖公會東涌綜合服務單位主任黎嘉欣表示,中心將於暑假再次舉辦活動,並加入新工種及團隊合作元素:「人際關係是小朋友日常面對的一環,我們希望透過活動,教導小朋友如何與別人溝通及達成共識,讓小朋友能在生活中應用。」她又謂會考慮增設家長參與的部分,例如邀請家長擔當顧客,讓他們一同見證小朋友的成長。

 

 

<上文轉載自《教聲》第2362期,如欲閱讀本期《教聲》完整內容,請按此處。>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