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子和主教勉勵教友 心繫基督 常存盼望
即將於2021年1月2日(周六)陞座就任香港島教區主教的謝子和繼承主教,接受《教聲》訪問時,勉勵教友要有盼望,讓別人看到耶穌基督就是盼望的源頭。
對於現在新冠病毒的衝擊,教友該如何處理自己的信仰生活呢?謝主教認為,疫情的確令教會生活有很大的改變,教會有很重要的一個功能,就是如何凝聚教友,崇拜和聚會是信仰生活很重要的一環;現在不能一起聚集,對信仰或信仰的表達方式是一種打擊和改變。
謝主教表示,講到信仰,尤其是個人與上帝的關係,這是最基本的,是信仰的開始,也是信仰的基礎;在個人與上帝的關係裏,可以引伸到在教會生活中的參與和表達。個人和上帝的關係在這次疫情裏,給予信徒一次挑戰和考驗,但是,也是一次機會讓信徒重新思考人和上帝的關係,對上帝的信靠,以及如何在上帝的恩典帶領下仍然保持信心和盼望。在疫情下,人會覺得惆悵和失落,但正正是在這樣的時候,人如何去依靠上帝呢?如何與上帝同行?基督徒是有福氣的,因為認識到有耶穌基督可以依靠。
謝主教引用一句描述基督徒生命的話:「基督信仰就像茶葉,要用熱滾水泡過才會有茶味出來的。」意指信仰是要經過考驗和經歷,才會讓人更加體會到信仰的真實。
雖然崇拜不能公開進行,但感恩的是,現在有很多不同的科技幫助,例如網上崇拜,而視像會議軟件又可以保持團契生活,甚至舉行查經班、討論、講座等。雖然這是不能取代實體的出席參與,但也算是一種變通,以保持聯絡,維繫信仰群體生活。
現今學生因疫情而缺少了學校生活,少了同儕關係的培養,謝主教認為,確是要幫助他們適應,甚至家長也在適應中,現階段是要多留意子女情緒,家人多些傾談,緩和他們一些鬱悶的心情。
另一方面,謝主教又覺得,現在的學生很聰明,就算未有新冠病毒,他們已一早透過網絡聯繫,他們比成年人更早接觸虛擬世界,網絡聯繫對於年輕人來說並不陌生的。人與人之間的建立,的而且確是要有面對面的接觸,現階段是要想辦法做些彌補不足的地方。
第四波疫情的到來,有些家長需要在家工作,學生也要在家上課,因此大家就要思考如何優化家庭的時間。家長要調節生活的模式,重新審視自己與子女或夫妻之間的關係,又或建立一些家庭的趣味等,例如一起煮飯、做一些以前很少做的事等,這對家庭生活是有幫助的。
新冠病毒無論對弱勢社群或中產階級都有影響,教會在社會服務方面可以做些甚麼呢?謝主教首先鼓勵教友,有能力就捐款給香港聖公會福利協會的「心意行動」,使其資源更加豐富,以幫助更多的人。
第二,到底如何實際地幫助有需要的人?教會就是要發揮這個作用,牧者對教友的牧養、教友和教友之間,都要發揮大家庭的彼此相助、互相扶持的關係;教友們除了要注意自己,也要注意別人的需要。除了物質上的幫助,情緒上的支援,精神上的鼓勵,信仰上讓人看到教會的關懷,都是重要的。
弱勢社群面對生活困難,中產階層面對失業,做生意的也大受打擊,謝主教覺得,香港的資源如果分配得好是足夠的,問題是如何分配,香港人如果能夠互相幫助,互相分享、分擔,是有望能夠幫助到有需要的人度過最困難的時間。除了過去一直有關注的基層人士,現在還加上中產階層,教會要探討他們需要甚麼的實際幫助。
謝主教謂,接任香港島教區主教之後,他會先認識教區,再深入觀察各牧區的發展和需要。他比較看重牧區內的發展,因為聖公會最根本的福傳和服務單位,就是牧區。所以,如果牧區得到強化,所在區域就能發揮很重要的作用。
現時香港聖公會已有很好的資源,教堂、學校、社服單位這三頭馬車,已有基本的資源架構,重要的是如何再深入締造更多合作機會,以及加強彼此的關連。
在牧區裏,教友的靈命成長、對使命的承擔、對教會的發展是否「上心」,這都是重要的。面對未來,要作更多的探究,藉着現有和以前所建立的基礎,去作更好的發揮。
謝主教又謂,這個時代很多人期望能找到一個盼望,在近兩年更加明顯,無論是香港的發展或新冠病毒的散播,很多人都覺得失落,教會可以提供甚麼呢?其實教會最緊要的,是提供耶穌基督的信息、同行和信實;這就是最好的盼望,有了盼望,很多事情都能迎刃而解,因為當看到上帝的帶領、上帝的愛,人就可以放心地向前邁進。
現今這個時候如何讓人看到耶穌在人的當中呢?耶穌從來不會放棄人,耶穌一直在人的裏面,帶領著人;教會要發揮的作用是,教友有盼望,就要給別人看到耶穌基督就是盼望的源頭。
最後,謝主教總結謂,他不會認為前路很「灰」,因為每個時代都有不同的挑戰,所以不需要去逃避;但要緊記的是,上帝是掌管一切的神,並要知道耶穌與人同行同在;當依靠耶穌基督、跟從耶穌基督的教導去活在這個時代裏,就已經為主作了見證。

(© 教聲/ ECHO)
<上文轉載自《教聲》第2338期,如欲閱讀本期《教聲》完整內容,請按此處。>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