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島教區 東九龍教區 西九龍教區 澳門傳道地區  
 
  香港聖公會
主頁  |  聯絡我們  |  網站地圖     Eng  
 


 
 
 
2020年6月21日
第2311期
 

疫境侍奉 萬變不離其宗

因應政府早前修訂《預防及控制疾病(禁止群組聚集)規例》放寬「限聚令」,香港各堂自6月1日起恢復公開崇拜。在過去幾個月新型肺炎疫情下,信徒的日常信仰生活被打亂,公開崇拜暫停、主日學停課、團契聚會取消,弟兄姊妹之間的相交都似乎中斷,怎樣才能在疫境中維繫教友的關係,並同心敬拜上帝,都令一眾牧者、同工費煞思量。

香港島教區資訊傳播委員會於5月31日(聖靈降臨日)起,在網上以視像舉行「疫境下的侍奉:經驗交流分享會」,邀請牧者同工,分享在疫情下舉行崇拜、主日學和團契的心路歷程。希望透過經驗總結,讓彼此打氣支持。第一次分享會由聖馬提亞堂主任陳榮豐牧師,分享該堂如何在疫情下舉行崇拜,以及他們經歷的掙扎和成長。

信徒力所能及的奉獻

陳牧師直言,當初要籌備崇拜直播感到很大衝擊,因為崇拜的核心畢竟在於兄姊聚集一起,在聖堂裏敬拜上主;現在要移師網上,隔着熒幕,崇拜變成了自助餐:這裏看看,那裏瞧瞧。但後來有一位負責影音的教友跟他分享謂,直播崇拜其實就是信徒在疫情中力所能及的奉獻:「奉獻禮本來是指我們將地上的出產(production)呈獻上主,直播崇拜豈不也是一項production嗎?豈不也值得我們盡心投入,獻給上主嗎?」陳牧師承認,透過直播崇拜能「接觸」一些身處海外或不便回到聖堂參與崇拜的兄姊,也是疫情中的牧養。

籌備網上直播崇拜,固然有不少技術上的困難要克服,但教友的心態也同樣重要。陳牧師強調,不是為了直播而崇拜,而是為了崇拜而直播:「就如我們在聖堂參與主日崇拜一樣,在家裏收看直播時,也需要身心靈的投入和參與,才是真正的崇拜。所以我經常鼓勵教友,要穿着端莊參與崇拜直播,不能一會去泡咖啡,一會又弄早餐。」眼見主日崇拜即將逐步恢復,我們的心態又是否準備好呢?

所謂孤掌難鳴,陳牧師指,感謝上帝預備了一群有共同異象的兄姊,在籌劃崇拜直播的過程中願意付出時間和心力,玉成其事。他也提醒大家要「睇餸食飯」,按各自的能力,盡力就好;貪多務得,反而容易失去焦點。「說到底,崇拜就是基督徒聚集一起以誠以靈、以身以心敬拜三一上帝。焦點永遠應該放在敬拜上帝那裏。」

最緊要知道聚會目的

利用網上直播平台,崇拜生活似乎都勉強可以維持。但講求互動和參與的主日學與兒童事工就更添難度。在6月7日(三一主日)第二次「疫境下的侍奉:經驗交流分享會」上,就由聖約翰座堂堂牧李安業牧師與同工李日朗(Alan),分享聖約翰座堂如何在疫情下推動主日學及兒童事工。

李日朗分享時強調,所謂「萬變不離其宗」,無論是籌備「面對面」的聚會,還是因應疫情而利用網上會議軟件跟年輕人聚會,最要緊的,就是知道聚會的目的是甚麼,以及要透過活動帶出甚麼信息,而不要只着眼於眼前的限制。動動腦筋,難題都可以迎刃而解。
李日朗在分享會上跟與會者試玩了一些活動,例如「猜猜畫畫」:「這個活動很簡單,利用會議軟件中的白板功能就可以,毋須額外安裝另外的軟件。」雖然各人畫功差異甚大,但與會者都樂在其中。李日朗謂,除了好玩之外,這活動也反映了活動參加者如何透過不同的方式表達自己,也可以在活動後的分享中跟進討論。

不過,利用網上會議軟件聚會,可能會出現參加者不願意打開鏡頭的情形,令主持人較難了解他們的參與程度。有見及此,李日朗和他的團隊設計了一些需要他們打開鏡頭的活動,例如「收買佬」、抓硬幣等。李日朗指,雖然最後並非所有參加者都願意打開鏡頭,但效果尚算可以接受。關鍵是這些活動能促進參加者之間的互動,鼓勵他們參與。

單靠一個牧區/傳道區的力量可能很微薄,但眾志成城,結合不同牧區/傳道區的資源,彼此扶持,疫境的困難也可能轉化為機遇。

 

 

<上文轉載自《教聲》第2311期,如欲閱讀本期《教聲》完整內容,請按此處。>

 

上一篇文章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