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公會李炳中學四十載 薪火相傳 感恩同行
一眾嘉賓參觀校史廊
聖公會李炳中學為慶祝創校四十周年,精心策劃了一系列活動來紀念這個重要的歷史里程碑。
學校於11月22日舉行了「四十周年感恩崇拜暨頒獎禮」,由陳謳明大主教主禮。陳大主教以學校的校訓「取生命的水喝」為主題,深入闡述了教育的真正意義。他指出,教育不僅僅是知識的傳授,更是靈魂的滋養,這一點在李炳中學的教學實踐中得到了充分的體現。陳大主教讚揚學校在培養學生主動學習和發展共通能力方面的成就,並強調這些能力將使學生成為終生的學習者,能在未來的社會中發揮重要作用。
陳大主教進一步強調,宇宙和人類是上主兩大重要的創作。上主以他的形象創造人類,賦予人類仁愛、創造力等特質,這些都是上主的禮物。大主教更指,儘管人工智能是當今的熱話,並引發了人們對其可能取代人類的擔憂,但他強調人工智能只是工具,無法取代人類的靈魂。
陳謳明大主教以該校校訓「取生命的水喝」為主題講道
校訓「取生命的水喝」來自《啟示錄》,意指人類在上主的新天新地喝生命的活水。這靈魂、生命的養份是上主的道、恩典,人們取生命的活水來立身處世,就能活得快樂,成為活水,繼續上帝的創作,活出慈愛、良善的生命。人立足在上主磐石般的道上,就不易因世俗的洪水沖刷而迷失、朽壞。
陳大主教指出,真正有靈魂的人才能成為世界的貢獻者,成為生命之活水,這是聖公會教育的核心所在。這番話正好與學校的校訓和教育理念緊密相連,強調了教育不僅是知識的傳授,更是靈魂的培育和道德的塑造。通過優質的基督教全人教育,學生才能在世俗的挑戰中保持自我,成為有益於社會的貢獻者。
四十周年開放日暨資訊日
緊接在11月23日舉行的「四十周年開放日暨資訊日」活動同樣精彩紛呈,校內三十多個攤位展示了豐富多彩的學生活動和創意作品,吸引了眾多師生、校友和市民參與。其中,校史廊是活動的一大亮點,展示了學校自創立以來的點滴發展,以及各項榮譽和成就。從人文學科的「歷史文化專題報告比賽」獎項到體育學科的「校際體能挑戰賽」總冠軍,從「2004年香港科學比賽」冠軍到近年「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宋慶齡少年兒童發明獎」、「國際遺傳工程機器設計競賽 (iGEM)」的獎項,這些榮譽不僅是對學生努力的肯定,更是對學校教育理念的最佳詮釋。
校史廊不僅是對過去的回顧,更是對未來的展望。這裏猶如一座時光隧道,帶領我們穿越回到1984年在梨木樹山嶺初啟用的時刻。從那時起,李炳中學便秉承基督教的價值觀,默默耕耘,致力於培育學生的「靈、德、智、體、群、美」六育均衡發展,讓每一位學生都能在這片沃土上茁壯成長。
教育的真正意義在於培養有靈魂的人,這樣的人才能在各行各業中發揮作用,成為他人的祝福,並延續上主的祝福。這正是聖公會李炳中學一直默默耕耘的方向。
<上文轉載自《教聲》第2546期,如欲閱讀本期《教聲》完整內容,請按此處。>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