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島教區 東九龍教區 西九龍教區 澳門傳道地區  
 
  香港聖公會
主頁  |  聯絡我們  |  網站地圖     Eng  
 


 
 
 
2023年6月11日
第2466期
 

人物專訪 不一樣的店長

  

 店長梓淇身體力行告訴大家,只要堅持, 即使有缺陷都可以創出自己一片天

 

荃灣西港鐵站人頭湧湧,不同時段都有大批乘客穿梭站內各處,引導人潮的廣播聲接連不斷,車站長期都保持着忙碌的節奏。位於車站D出口旁的禮品店「We・Gift」,這個佔地七點七平方米的狹小空間,在店長梓淇的眼中由始至終都保持着低分貝。 

由店長視角出發・低分貝的禮品店

  
 梓淇親身見證及參與由Joy Fusion營運的「We•Gift」禮品店

「We・Gift」禮品店由本地社企Joy Fusion營運,於去年7月正式開幕,店長梓淇標誌性的漂染髮色,搭配一身型格打扮,總讓人遺忘她左耳扣着助聽器。梓淇患有先天性聽力障礙,右耳曾接受人工耳蝸手術,惟嘗試適應了三年仍無法抵擋機器引致的頭暈,最終決定放棄使用人工耳蝸,現時她的右耳已幾乎失去聽力,只能依靠左耳尚餘的聽力,再配合讀唇來進行溝通。

梓淇是店內唯一的聽障職員,「他們 (店員) 總說舖頭外面的廣播聲很吵,但助聽器將環境噪音都消滅掉,所以我根本聽不見,有時候同事打電話給我,我才發現大家身處在兩個世界。」梓淇解釋,助聽器具降噪功能,會將環境的雜音過濾,所以起初同事反映環境聲浪的問題,她是無法身同感受。 

從自我懷疑的邊緣人到店長

不少聽障學生的校園生活都難關重重,這種「定律」梓淇亦躲不過。梓淇就讀本地主流的中小學,校方雖然已安排言語治療師提供輔導,但校園欺凌的問題仍然存在。「因為我無法聽到自己的聲音,說話咬字不好,同學會取笑我黐脷筋,又會因為知道我聽不見,就向我背面丟東西……」 

除了校園生活不如意,聽障人士尋找工作亦有一定困難,過去梓淇只能當快餐店後勤、洗車等不用與客人直接互動的工作,令梓淇自我價值感日漸低落,更患上邊緣型人格障礙。後來經社工轉介到康恩園接受輔助就業培訓,心態才有所改變:「從前,我每天都會不斷自我懷疑,在這裏讓我學會欣賞自己!」

初來乍到,梓淇在康恩園庇護工場主要協助包裝產品。即使事隔兩年,梓淇對於首次被誇讚仍記憶猶新,「第一位稱讚我的是導師藍姑娘,我幫忙整理乾果包裝,她在旁邊不斷讚我做得很好、很快手。」梓淇坦言,來到這裏才感受到自己的價值,獲得肯定的她亦慢慢開拓出更多能表現自己的平台,包括參與大積木拼砌、市集展銷等,去年七月更獲推薦成為店長。 

   
 梓淇與同工參與大積木拼砌,相處融洽 

不同能力・不同崗位・同一信念

「We・Gift」貨架上陳列的貨品,全都出自庇護工場的復康人士。梓淇形容在這裏不同崗位都給予她很多包容和鼓勵,貨品更是集合不同能力的復康人士生產而成,那怕是一個曲奇的封口袋,都承載着推廣社會共融的意義,「如果有機會我很想開分店,讓更多人有機會認識復康人士製作的產品。」 

面對有聲音質疑復康人士製作的產品質素,梓淇毫不猶豫地回答,「不要因為他們身體或精神上有點缺陷,就認定他們製作的東西不可能會好,有時候他們只欠一個機會。」  

你願意給復康人士一個機會嗎?

  
 Joy Fusion由復康人士自家創作設計的精品 

這些事你們既做在我這弟兄中一個最小的身上,就是做在我身上了。(馬太福音 25:40) 

Joy Fusion為聖公會康恩園屬下的社企,全線產品和服務由復康人士製作及提供。透過製作過程,為復康人士提供培訓和就業機會,提升他們的個人能力,並藉此推廣社會共融。

<上文轉載自《教聲》第2466期,如欲閱讀本期《教聲》完整內容,請按此處。>

 

上一篇文章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