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島教區 東九龍教區 西九龍教區 澳門傳道地區  
 
  香港聖公會
主頁  |  聯絡我們  |  網站地圖     Eng  
 


 
 
 
2021年12月5日
第2387期
 

不一樣的興趣班 推動中產基層共融

當你計劃報讀興趣班時,會希望得到甚麼呢?可能是知識、可能是技能,也可能只是為了消遣。但你有否想過在興趣班學習新知識之餘,還可以實踐知識,成為他人的「教練」,拉近人與社區的距離?東涌的街坊便參加了這個不一樣的興趣班。

活動肯定自身價值

「教導其他人寫英文書法時,我感受到前所未有的成功感及滿足感,原來我在社區中是這麼有價值的!」「賽馬會家家有教計劃」的參加者孫先生笑着說。東涌綜合服務獲香港賽馬會慈善信託基金捐助,在去年9月1日開展「賽馬會家家有教計劃」。計劃的興趣班與一般課程不一樣,不單設有導賞課程、親子理財工作坊、食療課程、手機使用班等坊間少見的課程,更會跟進學員的進度,邀請進度良好的學員成為助教,慢慢鼓勵他們轉為教練教導其他學員,期望透過增加教練及學員的互相接觸,讓參加者與社區的其他人建立關係。

孫先生便是其中一位由學員轉為教練的參加者。他過往沒有參與社區活動,「與社區唯一的聯繫只有上教堂,從來不會理社區任何事。」但計劃讓他發現,東涌社區人與人之間的聯繫,其實並不如想像中疏離:「感覺自己好像認識了很多人,成為了社區的一部分。」

孫先生讀書時曾修讀美術,其後透過參加計劃中的英文書法課程重拾興趣,更在短短半年間由學員晋升為教練,但其實孫太比他更早參加此計劃,更是帶他跳入社區的幕後功臣。孫太近年成為全職家庭主婦,本來只想參加一、兩堂烹飪班解悶,其後提議丈夫一起參與計劃的體驗班:「我們覺得,計劃提倡學員轉為教練的理念十分有趣,加上活動堂數不多,不算『困身』,更可在教導其他人的過程中重新建立自信,同時認識到區內其他鄰里,一舉兩得。」孫先生笑言,他不經不覺已參加計劃近一年,覺得很有意義。

重拾拍拖感覺

除了學習到知識及建立自信外,夫婦兩人更有意外收穫。孫太解釋,生兒育女後,子女成為了父母的唯一,她與丈夫二人亦不例外,卻因此犧牲了「二人世界」的時間,生活上的磨擦亦日漸增加。不過她表示,自從參加故事繪本創作課程後:「重拾昔日拍拖的感覺,多了談及子女以外的話題,例如討論製作故事繪本,大家互相指導、分享創作過程,互相提點,感覺非常好,令我感到計劃增潤了我們的關係。」

填補服務空隙

「賽馬會家家有教計劃」主任楊佩雯表示,中產人士以往覺得社區中心的服務主要是提供予基層,所以甚少深入了解相關活動,於是她們透過增加宣傳、建立口碑等方法吸引中產人士參與。現時的參加者中,居於公屋及私人樓宇的人士各佔一半,「上課的時候大家無分彼此,氣氛融洽,之前從未想過這樣的組合是可行的。」她相信,計劃有助填補中產人士較少在社區中心參與活動的服務空隙。中心未來將增加與私人屋苑的合作,考慮將課程移師到私人屋苑的會所舉行;另亦會與學校合作,期望將服務帶到學校,讓有興趣的家長參與。

「賽馬會家家有教計劃」為期三年,有興趣參與的人士可到香港聖公會東涌綜合服務中心(地址:東涌富東邨富東廣場2樓及3樓),或致電2525 1929查詢詳情。

<上文轉載自《教聲》第2387期,如欲閱讀本期《教聲》完整內容,請按此處。>

 

上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