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下 侍奉思維大不同
本港新型冠狀病毒疫情平穩一段時間後突然反彈,出現第三波爆發,連續出現社區群組感染。香港島教區資訊傳播委員會於5月31日起一連三個主日,在網上以視像舉行「疫境下的侍奉:經驗交流分享會」,委員會在6月14日安排聖多馬堂主任何錦添牧師和該堂的同工與教友,以「出死入生的『團契有時』」為題,分享疫情下如何透過不同方法聯繫教友,真正做到在線的交通。
網絡聚會的確有不少方便,例如不用擔心聚會超時、在自己舒服的環境下參與聚會、免去往返教堂的時間等。但一些講求同步的活動,例如唱詩,則顯得吃力。何牧師分享一小段唱團歌的片段指出,無論網速如何一致,團友都很難做到同步唱歌,這是網絡的限制,無法逾越:「詩歌分享只能是播放YouTube片段,大家靜音各自唱。」雖然如此,這讓設計團契活動的同工、導師等反思,詩歌在聚會中的角色是甚麼。
團契另一必備環節,就是集體遊戲,聖多馬堂的同工也即席跟參加者玩了一個經典遊戲:收買佬。雖然大家都分散在自己家中/辦公室裏,不能聚在一起,但大家都樂在其中。每次的相聚都不容易,但散與聚似乎不在乎地域,正如馬太福音十八章20章:「因為,哪裏有兩三個人奉我的名聚會,哪裏就有我在他們中間。」
突如其來的疫情,既讓人手足無措,也覺得點點無奈,同工也因此有不同的思考和嘗試,例如網上崇拜直播、網上團契聚會等等。效果如何見仁見智,但大家都覺得,過程比結果重要。在後疫症時代如何反思信仰、實踐信仰,相信是大家需要加倍努力的地方。
<上文轉載自《教聲》第2316期,如欲閱讀本期《教聲》完整內容,請按此處。>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