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島教區 東九龍教區 西九龍教區 澳門傳道地區  
 
  香港聖公會
主頁  |  聯絡我們  |  網站地圖     Eng  
 


 
 
 
2019年10月27日
第2277期
 

香港島、西九龍教區將領聖職者分享

香港島教區、西九龍教區訂於11月1日(星期五,諸聖日)晚上7時30分,在聖約翰座堂舉行按立聖職聖禮,由教省主教長鄺保羅大主教按立李文祺和勞漢賢為會吏;按立蔡樂媚會吏和梁智偉會吏為牧師,以下為四位將領聖職者的分享。

--------

一個婚禮和一個喪禮

李文祺

我自小於聖士提反堂牧區內的學校成長,可以說是聖公會學校工作所結下的果實。我於中學時期藉着福音營會,開始參與教會團契。後來升讀香港科技大學主修生物,在大學一年級時,王健華牧師為我洗禮,鄺廣傑大主教按手堅振。自此投入青年部事奉,組織敬拜隊;亦在大學內積極參於校內基督徒活動,特別熱衷於傳福音的工作。

大學畢業後,加入電視台製作部,追逐導演夢,在2006至07年間參與製作過三套電視劇集《高朋滿座》、《同事三分親》和《天機算》。一年後,考慮到家庭的經濟需要,轉職藥物研發公司,擔任產品營業代表。在藥廠工作四年間,家庭經濟問題得到紓緩,期間更加委身教會事奉,栽培青少年人。同時留意到牧區內學校的福音需要,萌生了全職事奉的念頭,希望可以成為學校和教會的橋樑,引領更多學生認識耶穌。

直至2011年,正式成為香港島教區西南聯區的學生福音事工幹事,策劃和協調西南聯區內,四間中學的福傳牧養事工。同期於信義宗神學院進修基督教研究碩士,畢業後,對牧職的呼召更加清𥇦。同年9月,成為教區神學生往華神學院學習,接受裝備。

超乎人心能預算的,在我的神學訓練期間,經驗一個婚禮和一個喪禮。我的婚禮可謂生命裏最喜悅的時刻,所有愛我的親朋好友都聚集在一起,在我成長的聖堂內和我們一起崇拜、分享聖餐。我特別感謝遠道由泰國而來的家人,他們是我的舅父和姨母,雖然不能經常見面,但家人的愛不受地理環境隔絕。當然,我更要感謝我的太太,願意和我一起在基督之內建立家庭、事奉上主。

在明華神學院的第三個學年開始不久,父親確診得了末期肺癌。父親還有三年才退休,這惡耗完全在我們家人的想像之外。由震驚到面對現實,尋找治療的方案,幾乎每天都在理性和感性之間徘徊,身體和心靈都十分疲乏。在這次家庭的困難裏,我經過一段心靈的黑夜,在父親離開前一日,才認出耶穌一直在我們身邊。這次的切身和父親經歷死亡,讓我上了關於生命的寶貴一課,使我更明白耶穌基督的死亡,是聯繫全人類的關鍵,他的復活更是在苦難中的曙光,是人類在地上與永恆連結的路徑。我感謝教會給我的各種支持,使我有空間陪伴家人,也支援我整理和上主的關係。

再次感謝教會的接納和愛護,我在今年9月獲派到西九龍教區諸聖座堂事奉。座堂的事工層面廣濶,讓我有機會參與不同類型的事工,累積各方面的經驗。希望上主繼續使用我,特別在青少年工作上,可以聯繫座堂上下,牧養和栽培青年領袖,並且加強對學校的福音工作,使區內學校和座堂的關係可以更加緊密,榮神益人。

--------------------------

回應呼召隨主行

勞漢賢

我是基愛堂的教友,從中學開始,我已在基愛堂崇拜、聚會、成長後便開始參與各樣事奉。自1986年,我便已經和基愛堂結下了不解之緣。還記得那段在聖公會深水埗基愛堂幼稚園上學時的日子,每天都有學習、唱遊、聽故事和玩耍等,基愛堂幼稚園給我一段美好的回憶。

雖然我沒有升讀基愛小學,但上帝的恩典,讓我在中一時,便回到了基愛堂這個大家庭。還記得那時傻呼呼的,為了跟同學回來打籃球,便參加了少年團契。那時的導師不但是我們信仰上的導師,也是我們籃球場上的指導。到了高中,我們便一起進入信仰的另一個階段。在那青蔥的歲月裏,我們一起學習、探索、事奉與成長,為我們的信仰,立下了穩固的基礎。

青少年的導師們,他們的愛心、關懷和教導,使我在成長的路上有所長進,信仰的路上更有追求。他們給基愛堂少年人的,不單是真摰的關係,還有寶貴的教導。

自洗禮開始,我已決心奉獻自己,為主所用。但那時還年輕,知道應先多方學習,裝備自己,才配為主作工。事隔多年,這小小的心志並沒被成長的經歷和困難磨滅,反而在各種奇妙的經歷下,心志更覺堅定,立志侍主愛人。在過往的日子裏,上帝給我的恩典甚是豐厚,由升學到工作,及至組織家庭,都有着上帝的帶領。而在聖公會的大家庭中,我曾被教導、被牧養、被關懷,因此,我也希望能在教導、牧養、關懷及聖禮中事奉聖公會這信仰群體。

從蒙召至今的十多個寒暑裏,我在學術、工作、生活體驗及各層面的事奉上都有所成長。在參與過教省、教區及各牧區的各樣事奉體驗後,我更清楚自己要走的方向,更感受到上主的帶領。及至2016年,經仔細尋求、聆聽、辨別後,我確信上主呼召我走上牧職之途,我於是放下教鞭,將自己交付上帝。隨後經申請、舉薦等程序後,我便獲派入讀明華神學院,並在本年完成神學及牧職訓練。

願上帝繼續祝福我在聖公會的事奉及學習,如詩篇28章7節所述:「耶和華是我的力量,是我的盾牌;我心裏倚靠他,就得幫助。」願他繼續在路上引領教導,亦望各兄姊在愛中多加鼓勵及祈禱支持,使我能在傳福音的路上奮力前行。

--------------------------

歷險之旅

梁智偉

記得在聖品考核委員會的面試中,有一條題目是問我怎樣形容牧職的性質,而我的答案就是像一趟歷險之旅。

歷險有幾個特質。首先,歷險本身具有明確的目的,並朝着一個實在的方向進發,卻不能預知旅途中會遇到怎樣的考驗。其次,當歷險者經歷過各種歷練後,無論心智、眼界和能力都會有所成長。還有,在旅途中總會遇到志同道合、彼此互勉的同伴,並且在關鍵時刻各展所長,化危為機。

回想過去一年的牧職侍奉,的確有歷險的韻味。初到牧區,人、事俱新,單單要牢記教友的名字、追上教堂日常的步調,已相當費勁。有時候,心中不禁會茫然若失,被常態所媚惑而失去侍奉的焦點。然而,當我遇到一雙又一雙濡濕的眼眸、看見一張又一張明朗的笑臉,眼目便又澄明了,看到在常態之下那更為廣袤的底蘊。

開展新事工也是一項挑戰,由籌劃到實行都要耗費大量的時間、精神和心思,而有些事工卻沒有得到如期的成效。每遇到這種情況,心中總是戚戚然,頃刻間疑惑滿溢,委實難耐。此時,一句出自尼釆、被關俊棠神父翻譯過來的說話,總會浮現在意識的一角:「既知緣何上路,萬水千山等閒。」堅定宗旨、毋忘初衷固然重要,但我相信在侍奉的旅途中,經過熬煉所得的個性與心志亦同樣珍貴。因此,化作等閒的只是那一瞬即逝的窘困,而我們則帶着上主更豐厚的恩典繼續上路。

最後,感謝在這一年之中教導過我、鼓勵過我的牧長及家人,你們都是這趟歷險之旅不可或缺的同伴。上帝的憐愛把我們的歡愉悲苦連在一起,所衍生的信心和盼望,會抹去一切對未知的恐懼,令我們能滿載感恩邁步向前。願主恩同在、加能賜力,讓我們都能夠無懼困難勇敢前行,為主的國度而努力!

--------------------------


馬大的腳,馬利亞的心

蔡樂媚

「主回答說:『馬大,馬大,你為許多的事操心煩惱,但是不可少的只有一件。馬利亞已經選擇了那上好的福分,是沒有人能從她奪去的!』」(路十:41)

我參與牧職事奉已差不多一年了,在這一年裏遇到大小不同的挑戰,適逢在按立前要寫一篇短文,那就當作是一個小總結,以勉勵自己在牧職的路上繼續依靠主前行。在執筆之際,我想起了多年前曾閱讀的書《馬大的腳馬利亞的心》,吳思源寫這本書寫得很好,使我每次讀到耶穌探訪馬大和馬利亞這段經文時,都不其然思想這倆姊妹的性格特質,思想主耶穌對她們的回應。無論馬大或馬利亞,她們都有一共通點,就是她們都有愛主的心。

馬大十分重視耶穌,知道他來探望她們就忙於接待耶穌,她心裏忙亂,為很多事操心煩惱也是可理解的,因為她要為耶穌奉上最好的和預備最周全的。馬利亞呢?我猜她對於耶穌的來訪同樣是感到十分雀躍,耶穌一來,她就急不及待要聽耶穌的教導,安靜地坐在耶穌的跟前。

忙亂的馬大或多或少都是我內心的寫照,有時確實為事奉而「為許多的事操心煩惱」,尤其是在香港現時的處境,內心難免感到擔憂,正因為心裏忙亂,馬利亞的安靜和專注就成為我很大的提醒。主耶穌說,馬利亞在選擇接待耶穌或是聽耶穌的教導作出了抉擇,馬利亞選擇了「在主的腳前坐着聽耶穌的道」,當馬大埋怨妹妺不幫助她的時候,耶穌卻帶着憐愛和勸勉的心,邀請心煩氣躁的馬大放下手上的工作,一起與妹妹安靜坐在他面前,一同得着與主同在的上好福分。

耶穌沒有否定馬大的付出,只是耶穌更加欣賞馬利亞對他話語的渴慕。那麼,正如吳思源所說,我們可以學效姊妹倆的優點:學習馬大願意辛勞服侍主的行動,也學習馬利亞一顆渴慕主的心。在牧職事奉中,確實要處理很多行政事務,也極需要聖言作靈糧,並以主的道作為群羊的光;作為基督徒,坐在主的跟前是何等重要,因為只有主耶穌才是我們永恆的盼望;只有主耶穌才是我們的道路、真理和生命。馬大給我的鼓勵是:求主給我一雙可為主走動的腿,及一雙可服侍別人的手,學效她殷勤事主,正如耶穌說:「趁着白日,我們必須做差我來的那位的工;黑夜來到,就沒有人能做工了。我在世上的時候,是世上的光。」(約九:4-5)。而馬利亞給我的提醒是:求主保守我有一顆渴慕他的心,主說:「我就是葡萄樹,你們是枝子。常在我裏面的,我也常在他裏面,這人就多結果子,因為離了我,你們就不能做甚麼。」(約十五:5)願主幫助我既有馬大的腳,也有馬利亞的心,趁着白日,多作主工。

在此,我要再一次感謝家人對我的愛,他們是我很重要的支柱;多謝靈風堂弟兄姊妹的代禱和關懷,多謝聖三一座堂弟兄姊妹的愛心問候,也多謝聖士提反堂弟兄姊妹給我殷勤事主的榜樣,使我有很多牧職事奉的學習,感謝天父的恩典,天天與我同行。

<上文轉載自《教聲》第2277期,如欲閱讀本期《教聲》完整內容,請按此處。>

 

上一篇文章下一篇文章